一直以来学习都是使劲往脑子里输入,输出的比较少,而且输出方式基本是以笔记为主。从没问过自己为什么学一个100%的知识点,落到笔记上就只剩下70%,甚至50%,而且只是框架,并没有记住细节。
从没有觉得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好,好像如此学习天经地义。直到听到老师讲联想的重要性,一个新学的知识点,要想方设法和自己的工作,生活取得关联,从各方面去尝试接近它,然后才说理解,记忆,更好的运用它。
今天读书《如何高效学习》第9-16页,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结构就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一次完成一个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当你的知识结构清晰完善时,你提取或者运用它是分分钟的事。当你脑子里知识结构混乱或者不全时,你想要调用它,找到其中你需要的那一个点,简直难如登天,甚至找不到通往那个点的路。因为那个点与外界相连的只有一天隐隐约约的泥泞小路,你很难发现它。
三期训练营的每日优卡需要写赋能语,每天看着大家秒抢赋能的机会。自己一直不敢出击,总怕写的不够好。昨天终于第一次尝试抢下了两个名额,这其中要感谢周姐,感谢2班的班班和所有班委,是你们的鼓励,是你们一直在身边的陪伴,我才走出了这一步。
现在即使每天不能全天待在班级里互动,内心的失落感,责任感也不会如开始那般大了。总想做到最好,一点点做不好,心里就不舒服,在这样追求完美的心态下做事,一点点做不好就会影响心情,影响自己接下来几小时的情绪,乃至行动力。现在坚决践行:先完成,再完美。50分搞起。不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反而很多工作就这么一点一点都完成了。
中午的赋能语就是一边做饭,一边写的。不能强求一定要有整块时间,有5分钟,就写两句话,再有5分钟就再写两句话,就这样,趁做饭间隙写完了一份赋能语,第二份也有了思路,吃饭前抓紧完成然后才吃饭。
每日能做多少算多少,哪怕能写几句话也好。
自己的作息一直不规律,夜里一两点睡和十点多睡,早晨都是腰酸背痛,一点都起不来,最早起床时间也在6点多。身体特别僵硬,五六点钟就是不想动。得想办法把锻炼身体提上日程了,早睡早起,利用好早起这一大块时间做自己喜欢并且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事情。
今日就到此,依然是先完成,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