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汉族,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时人号为“斗酒学士”,王绩的诗风自然质朴、清新澹远、别开生面。其中《野望》生动地描绘了田园景色和诗人闲适的生活,堪称为田园诗派的前驱之作,已经具备唐诗的格调。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野望》鉴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惆怅孤寂的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