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从公安民警的岗位上退下来了,要吃什么好的菜可以自己去菜场买,前几天我去了一趟位于溧水栖凤中路的农贸市场,那里菜的品种齐全,所以,我驾车去了那儿。
去农贸市场的路上,县城地区农贸市场变迁的那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80年代初期,溧水县城里,我见到的第一个农贸市场叫小东门街农贸市场。说是农贸市场,其实就是个马路市场,从县人武部到小东门桥,约300米左右窄窄的街道,没有固定摊位,更没有专门房屋,紧挨着县政府大院。
每天天刚麻麻亮,“小倒爷”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马路边、人行道上摆开摊子。一张旧桌子,两个小板凳支起一个摊位;一块编织袋布往地上一摊,各种蔬菜、水果分类排开;还有直接把装满鲜鱼、虾子的盆子放在地上,就开始叫卖……
穿着制服的工商干部们在市场内维持秩序,税务干部忙着收税。个体户们因摊位的摆放,经常打得头破血流,小农贸市场越来越不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为确保菜场的治安稳定,在城派出所把我安排在市场,协助市场内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我成为了驻点民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城的人口越来越多,政府就下大力气扩大小东门街农贸市场。90年代初,把小东门巷的全部、小东门街大部分、房管所的部分民房拆了。在那块地上扩大了市场面积,加了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方便城乡居民的交易。
我一直在这边工作,所以对小东门街农贸市场的细微变化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的农贸市场每年基本上修修补补,但市场上收取的税费却是县财政一个重要来源。那些年,我在这里与工商、税务、防疫、检疫等部门密切配合,学会了办理刑事、治案案件,调解大量的民事纠纷,自此也与农贸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95年前后的那几年,县政府大力倡导各乡镇要培植市场,招商引资,放水养鱼。为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溧水县城新建市场,我印象最深的有珍珠桥小商品市场,溧水商场后面的烟草市场,粮油交易市场,县城里大拆大建,溧水经济飞速发展。
于是,县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到珍珠桥小商品市场。改建后的农贸市场是一座大型钢结构的棚户,占地足有十几亩。大棚内分区域设置了固定摊位,批发零售各有分区。市场内设有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工商、税务、城管、防疫等部门。从此,县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昔日那种脏乱差的现象。
那时,在城派出所领导,认为我有管理农贸市场的经验,继续把我派驻在珍珠桥农贸市场内。珍珠桥市场的面积是扩大了,但这时社会治安又发生了变化。市场内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屡见不鲜;两牢释放与社会闲杂人员沆瀣一气,在市场里面,横行霸道,坑蒙拐骗,把市场搞得乌烟瘴气。
为了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所领导的支持下,我和战友们密切合作。走访大量的群众,广泛获取违法犯罪人员线索。当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组织收网行动,适时给予打击。通过宣传典型案例,在市场内召开公开处理大会,震慑犯罪。狠狠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市场的稳定。
进入本世纪的新时代,2013年撤县建区,溧水成为南京市的一个区,也是南京市的后花园。城区的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居民增加到了十几万人。原来的农贸市场位于主城区,停车难的问题已突显出来。于是,区委、区政府决定把珍珠桥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到栖凤中路市场,并更名为溧水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这里成为一处现代化的市场。
新建的这个农贸市场(交易中心)外观豪华气派,内部设施齐全。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蔬菜区、水果区、肉食区、粮油区井然有序,标识标牌一目了然。
最醒目的是悬挂在市场内的巨大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商品的即时价格。顾客购物结算全部采用电子支付方式,既快捷方便,又干净卫生。市场内地面一尘不染,保洁工不停地巡视着各自分担的区域,整个市场处处给人以清新整洁、温馨舒适的感觉。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从珍珠桥农贸市场搬迁到现在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过程中,我再次被派到农贸市场,成为这里的驻点民警。在这里工作的两年中,又一次完成了在派出所领导交给我的公安保卫任务,何其荣幸!如今我退休了,当我今天站在这个市场大门口时,感慨万千。
回眸四十年间,县城农贸市场的变迁,恰好印证了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步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