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555天 20.12.11 运动打卡第15天
什么是共情,听到一句话,那时候我不是你,可我仿佛就是你。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在开车,心里一下暖起来,虽然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完全能读懂,可看到你那份希望贴近的心。
在咨询中我们有时会说,你感受到你真的很难,很不容易,可有时会被来访者质疑,你又不是我,你怎么能够真的懂我?
确实,我不是你,没有和你一模一样的经历,没有遭遇你的困境,有句歌词特别被人有共鸣,“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说我有和你一样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不容易,难以达到。虽然我们真的会用心贴近,可被质疑时可能就会慌乱,因为这是事实啊,又不能反驳。
于是今天听到一句特别暖的回应,是啊,我都不是你,也会觉得好难,更何况是你呢?完全的在里面经历着,还有多难啊!
哇,虽然不是对我说的,好像也会同理到我曾经的那个难的感受。我想,那个来访者,当下可能会一下被“攻破”,真的有被理解到。被理解,可能就会打开很多,会让咨询师了解更多,所以也就能更加的贴近。
这也涉及到换位思考,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又带来不同的方向。
今天还听到一个故事,狼来了,这个故事应该大多人都听过,是告诉小孩骗人的后果,教育小孩不要撒谎,要诚实。
可有个小孩听了这个故事后问,大人为什么就不能相信小孩三次,不然小孩就没事了?
哇,真的非常不同的视角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到。孩子好像也告诉我们,要多给人机会,不只是教育,尤其是试错的机会。
焦点说,问题是成长的契机,我们不是一味的单纯的去教育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在一直“坚持”“不对”的小孩,我们可以在他“不对”的过程中多给些耐心,多给些机会。就像这个“狼来了”的孩子,如果我们大人再愿意多相信孩子一次,那么也许我们就有更多“教育”的机会。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要用生命来教育,也许我会想宁愿不教育。
我们可能看重的是“教育”的意义,小孩却更关注“生命的本质”,或许这才是人最真的那部分吧。
当然不是说这个“教育”不可,只是可能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站到孩子的位置去看一下,他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样的感受,或许我们就能有会多“贴近”孩子要求的引导方式。
贴近很难,可我们都愿意尝试与练习,需要时间的证明。
忽然想学讲故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