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馨语馨愿简友广场想法
播火者李大钊同志的修身齐家救国路

播火者李大钊同志的修身齐家救国路

作者: 玄月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5-09 14:51 被阅读0次

清明节假期,在全国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离公司一步之遥的“李大钊故居”参观纪念。

人常说“孩子会在天上挑妈妈”我对此保持怀疑态度。如果真的是这样,试想哪个孩子不愿意选择生在一个和平富足的国家,富庶显贵的家庭,在严父慈母的呵护和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而偏偏就有这样一个苦命的孩子,他降生在一个落后战乱的国家,是个没有得到父亲疼爱的遗腹子,母亲也在他不到两岁就撒手人寰,年迈的爷爷奶奶守护着年幼的孙子,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 这个人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

民间常有“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的说法,不知道李大钊的爷爷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他10岁时,为他迎娶了大他五岁的“李纫兰”为妻。

纫兰一名出自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佩兰结成索,佩挂在腰间。人如其名,赵纫兰的性格真的是如秋兰之温和平静,却又不乏水的柔韧和竹的坚毅。

目不识丁,心中却坚定着“人不学,不如物”的理念,让赵纫兰在爷爷去世,奶奶瘫痪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支持丈夫的求学之路。有了妻子做坚强后盾,李大钊在北洋政务学堂求学6后之后又赴日留学3年。

这期间,纫兰即要照顾瘫痪的奶奶和一对幼小的儿女,还要承担沉重的田间劳作,又要积攒和四处筹措丈夫求学所需的费用。要是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内心,是万万做不到的。

过了十几年辛苦日子的赵纫兰和孩子们在1920年被李大钊从老家河北乐亭农村接到北京石驸马后宅35号院,如今的文华胡同24号居住了四年。

而彼时,李大钊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拿着高薪,家里却也时常揭不开锅。直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知道后,让会计每月留出几十元钱给赵纫兰当做家用,此事才得以解决。 对丈夫拿工资做为革命活动经费,资助贫困的行为,她默默地接纳、理解并支持着,在她纯朴的思想里,始终认为丈夫做的事都是对的。她的憨坨绝非纨绔之辈,绝不会干出伤害她感情和家庭的事情,他做的事自有他的道理。

在丈夫为革命奔走疾呼,哪怕自己和孩子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仍然坚定不移地地守护着这个家。即使是她深知丈夫的事业随时要付出生命代价,她虽然牵挂他地安危,却没有一句阻拦地话语和动作,反而给他宽心:放心,我绝不会拖后腿的。 因为她始终坚信,丈夫是心怀天下的血性男儿,他做的事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是值得被信任和尊重的。

1927年4月6日,在她们一家被捕22天后,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得知消息的赵纫兰悲痛地几度昏厥,为了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她强撑精神继续生活。

1933年4月23日,在李大钊就义6年后遗体才得以下葬。料理完丈夫后事的赵纫兰像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一个月后病逝。 她唯一的遗愿就是:陪在他身旁。

1936后,中共河北党委认为赵纫兰是具有高尚品德和伟大品行的女性,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员。 1983年,烈士陵园修建时,由何香凝女女士题词,将原来的“李夫人墓”改为“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这无疑是对这位伴“忠魂铁血”长眠香山的杰出女性最确切的称呼。

中国有句古话叫“投之以桃,抱之以李”,那么李大钊这位才高八斗,有着远大抱负,心怀天下的革命者,又是怎么对待大字不识,二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给他精神和经济上大力支持的妻子的呢?

走进北京李大钊故居院中,答案即刻浮现。 这里是他们一家人在北京生活最久的一处居所。北屋的正房盘着一个硕大的土炕,这是李大钊为了妻子能适应北京的生活,特意亲手盘制的。可以想像,为了迎接聚少离多的妻子儿女团聚,李大钊是何等的激动和幸福。一想到孩子们在院里嬉戏玩耍,夫妻相伴相随,满院子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他不禁失笑,盘炕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炕的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炕桌,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一本红楼梦,一个装着针线的笸箩。 看到此情此景,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情景。寒风呼啸的冬夜,哄最小的孩子睡着后,二人借着豆大的油灯,在烧得温暖的土炕上相对而坐。纫兰一针一线地给丈夫纳一双千层底布鞋,李大钊整日奔波在外,鞋底磨损的速度比淘气的大儿子有过之无不及。而李大钊则捧着书卷安心阅读,看到动情处,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点头称道。

夜深了,油灯像打瞌睡的孩子那样眨巴了一下眼睛,随之暗淡下来,借着挑灯芯的功夫,两人相互对视一眼,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份无声的陪伴透着铁肩担道义的男儿对妻子的铁骨柔情,写满了悉心关爱和安心守护。 临睡前,借着互相捶背解乏的功夫,丈夫通常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妻子讲一讲书中的内容,而妻子照例也要给丈夫汇报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老百姓家过日子,谁家躲得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呢?

1918年蔡元培先生发起的“进德会”其中甲种会员标准“不嫖、不赌、不娶妾”李大钊第一批报名签字入会。

他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亲眼看见那个大他五岁的妙龄少女在岁月的洗礼下,青丝染上白发,皱纹爬上额头,脸庞刻上岁月印迹,生儿育女和长期劳动使她的腰背不再挺拔,细嫩的双手磨得粗糙,病痛不时找上门来。这一切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平日尽可能的抽时间回来陪伴妻子,哪怕是让她离自己更近一些也是好的。

于是,很多重要的秘密会议,他都毫不豫地选在家里召开。 西厢房是书房兼会议室,北边的办公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南边是一个长方形会议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在李大钊家里召开过会议,讨论解决党内的一些工作问题。 而此时的赵纫兰,在北房的油灯下做着针线活,耳朵听着门口有无异常响动,估摸着时间适时进屋蓄水。能在如此频繁且重要的会议中担任安全员兼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这也充分显示出李大钊对妻子得信任和依赖。

回顾李大钊之所以能够在任北大教授后仍对大字不识的糟糠之妻不离不弃,一方面是被妻子坚毅贤良的伟大人格魅力折服,另一方面,他们夫妻的感情是建立在“可靠,可信和亲密”的磐石之上。 李大钊和赵糿纫兰夫妻,他们即是亲如姐弟的亲人,又是相濡以沫的爱人,更是一对并肩作战的同志。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不独飞。

父母的言行无疑是孩子的榜样,那他们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呢?

北屋的西厢房是李大钊大女儿李星华的房间,星华在1927年与父母一同被捕,在法庭上,当法官指着星华问李大钊:这是你最大的孩子吗?年仅16岁的星华大义凌然地抢答道:我是,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这一声掷地有声地回答,使敌人不再搜捕,保护了哥哥葆华的周全。

父亲就义后,年仅16岁的星华辍学,用瘦弱的肩膀挑起母亲的担子,承担起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幼小弟妹的艰巨任务。彼时,妹妹炎华只有八岁,弟弟光华四岁,最小的欣华才半岁,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赵纫兰贤妻良母的形象给了星华以力量和担当。

长女李星华

长子葆华,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父亲被捕当日,因清明节放假外出访友未归,幸免被捕。父亲被害后,在党组织指示下赴日学习,后来成为共主党早期著名领导人。

长子李葆华

李大钊闲暇时会陪孩子们下军棋。其实买一盘军棋也花不了几个钱,但他却兴致勃勃地带领孩子们亲手画棋盘,折棋子。大功告成后,他问孩子们:自己做的军棋玩起来是不是更有意思呢?通过此举,他一方面教会了孩子们简朴生活得美德,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开阔其思维。

在西厢房正中的位置,摆放的一架旧的黑色风琴。这是李大钊带着葆华、星华逛头发胡同旧市场,淘换旧家具时偶然看到并买来的。那天,李大钊兴奋得像个孩子,他亲自打水把旧琴擦拭一新。从此,借助这架琴,教孩子们唱青年先锋队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刮风下雨天里,他们借助风声、雨声、琴声,掩盖唱革命歌唱的声音;开重要会议时,他们又利用琴声掩盖,防止敌人窃听。 李大钊借助音乐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怡情益智,净化心灵。孩子像海绵一样从他们夫妻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不断丰富和内化自己,逐渐变得强大、坚毅,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不得不说,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大钊,在家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还将火种播撒到广大青年学生和贫苦无助的老百姓中去,用思想武装其灵魂,用行动掀起巨浪。

在李大钊幼年时,先后经历了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入侵这两件大事,苦难深重的华夏民族,在帝国列强的压榨和剥削下,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在北洋政法学堂读书的李大钊就立下了为改变国家命运而读书的志愿,1913年,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求学时,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心中生下了变革和救国的火种,并且愈演愈烈。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从小没有受到母亲庇护的李大钊,希望祖国母亲能够富强光大,以此来护佑华夏千千万不堪欺辱的儿女。

在东厢房的堂屋内,有一幅李大钊亲笔题写的对联,上联:铁肩担道义,下联:妙手著文章。由于他非常敬仰明代忠臣杨继盛的气节,也很欣赏他的“铁肩担道义,辣后著文章”这一诗句,在此基础上,他借陆游“文章”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中的妙字,改成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非常喜欢这首对联,曾多书写用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这幅对联无疑是他一生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 文人学者,要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以字为刃,唤醒沉睡的同胞,共同扛起救国复兴大旗。

堂屋对联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 在日本早稻田学习期间系统阅读马克思经济学和欧洲思潮著作。 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发回国内,呼吁全国人民一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祖国危亡。 通过三年的学习,李大钊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不能靠模仿日本维新时代走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经济富强。时局动荡,不容再留,回国行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觉得,俄国革命的胜利是是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 回国担任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的时候,他引进了大批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先后发表了题目为《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的胜利》等二十多篇文章。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迅速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他还在北京大学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团结先进青年,引导他们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很多早期共产党人都是受到李大钊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西行漫记》中记载了他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时的经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李大钊在和由周恩来等进步学生发起的“觉悟社”成员见面时,鼓励社员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研究革命新思潮。 1920年8月在陶然亭举办的五团体会议中有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邓中夏等23人参加,共同起草了《改造联合宣言》,主张联合进步团体,共谋社会改造。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起到了积极关键的作用。

五四运动后,在护送陈独秀会上海的路上,二人交换了意见,提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方针路线。

他深信,要改变国家命运,不仅要改造知识青年,最重要的要唤醒全国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让他们在脑海中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的变革观念,积极参加战斗,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所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领导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出版工人刊物、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等形式,掀起了北方工人运动第一次革命高潮,创造了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他积极组织“平民教育演讲团”,提出“到民间去”的先进理念,先后开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工会组织,启发工人觉悟,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革命骨干。并先后组织北方铁路,煤矿工人一系列罢工斗争。 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吴佩孚镇压,北方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李大钊发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鼓舞工友们继续战斗。

李大钊在《真正的解放》中写道: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李大钊超越党派利益分歧,从大局出发,以振兴中国为前提,积极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他和孙中山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两人“畅谈不倦,几乎忘食”。并经过中共三大决定,以不脱出共产党党籍的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后,他成为国共两党在北方的主要负责人,推动两党在北方的发展。宋庆龄在《人民日报》上回亿李大钊道:我们欢迎李大钊,孙中山认为是真正的同志。

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由于李大钊出面恳请苏联提供军火援助,这才令四面受敌的国民军不断扩充军源,具备了与北方反动军阀相抗衡的资本。 也因此,李大钊自然被反动军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及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被通缉。 在奉系军阀控制的白色恐怖下,他坚决不出北京,继续领导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直至1927年四月六日被捕。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临行刑前,剃发明志,写下了《狱中自述》。

李大钊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写了这篇自述,虽然对共产主义只字未提,但这篇大约2800字的自述背后,深藏着李大钊坚定的理想信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他舍身护卫年轻革命者的眷眷之心。 李大钊用很大篇幅回顾了自己壮烈的、革命的一生,表达了他的伟大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主张。

《狱中自述》的字体苍劲有力,书写一丝不苟。透过这些字,仿佛可以看到李大钊在狱中笃定落笔的样子。虽是危难关头,他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与犹疑,因为,他心中的信仰坚定而炽烈,为了实现再造中国之理想,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狱中自述

张作霖派人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劝降。李大钊轻蔑地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李大钊视死如归,因为他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他早在1919年发表的短文《牺牲》中就说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影响和光华。

如果说李大钊的出生是投错了胎,让他选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父母早逝的家庭,可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用毕生精力诠释那句“子不嫌母丑”的誓言。

彼时的祖国母亲,在帝国列强地瓜分蹂躏下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作为祖国母亲的儿子,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化悲痛为力量,身体力行地提出:唤醒她,改造她,拯救她,使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作为播火者,如今的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他所愿:国家富足,人民喜乐。 李大钊的一生,作为丈夫,他对妻子敬爱有佳,不离不弃;最为父亲,他对孩子言传身教,谆谆教导;作为儿子,他对祖国母亲身先士卒,舍生取义。

值此清明,李大钊先生牺牲95年来临之际,仅以此文献给李大钊及其妻子赵纫兰同志! 最后,借林伯渠《题<李大钊选集>》作为结尾。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恃抒政理合南北,未许主张泯浊清, 尽有胸中无限事,敢抛热血护新生。 

       

相关文章

  • 播火者李大钊同志的修身齐家救国路

    清明节假期,在全国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离公司一步之遥的“李大...

  • 走进李大钊故居,缅怀革命播火者

    清明节到了,我和大家一起走访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缅怀伟人。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播撒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种、...

  • 《致敬中国革命的“播火者”——李大钊先生》

    回首当年,遍地狼烟; 先生高义,携众补天。 正视今朝,稳中向前; 共产党人,敢为人先。 展望将来,浩气绵绵; 吾辈...

  • 《觉醒年代》

    为中国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义不容辞。——李大钊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也。——陈独秀 要...

  • 伟大的革命火种传播者——李大钊同志

    我们从来都以为已经知道他们的伟大,后来才发现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

  •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

  • 北京:文华胡同-李大钊故居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同志在北京的故居共有八处,本文介绍的是李大钊自1920年春至1924年1月在京的住所,...

  • 2021-07-17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塑造了诸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救国为己任的人,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无奈,也看到坚持信仰的力...

  • 秀儿

    秀儿同学请你坐下,你这样使后面的李大钊同学不能举手发言。是左右的李鼎铭和刘胡兰同志很难堪。让前面的喵喵同志很尴尬。...

  • 《觉醒年代》之五:伟大导师

    第四十集,逃荒的难民流离失所,感人落泪!一直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李大钊、陈独秀深受刺激。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播火者李大钊同志的修身齐家救国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yh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