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会考,现在离会考还有21天,我算的没有错吧?
有的算法会减去周末,减去节假日,好象这几天不用学习一样。
还有的算法算一天学习这科几个小时,再用24小时一天折算成几天,真是人为制造焦虑。
初中地理的模拟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接到好几个电话。
田老师,怎么办?
田老师,您多费费心。
······
焦虑一大波,当然,全部来自于家长,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模拟考试的问题找我。
学习,考试,到底是谁的事呢?皇上不急,太监急。唉,同样是家长,也不能说太重了,是吧?家长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也是在这条道上呢,我家也有一个学生啊。
可是,光我们急,有用吗?孩子为什么不急?孩子为什么不用功?孩子为什么烦?
问过一个孩子,地理会考最差什么结果?答:D,补考还是D。
那会怎么样呢?答:上不了高中,没有文凭。
又会怎么样呢?答:找不到工作,只能去路边捡垃圾。
孩子给出答案不假思索,一看就是经过熟练训练的。不知道家长唠叨了多少遍了。
这种唠叨,就是心理学上的“催眠”,孩子已经被催眠了,完全进入了这个模式,他就会顺着这个模式发展。这是最可怕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家长最无知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就采用恐吓式的催眠方法。
如果,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用父母操心,是不是父母希望的?我想一定是的。现状为什么不是这样呢?难道这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最应该去解决的问题吗?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一劳永逸啊。
我反问了一个问题: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没有文凭就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只能捡垃圾吗?
我要让孩子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别人设定的沟里(也可以说是拥挤的独木桥,这个比喻常用)度过自己的一生。我相信孩子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也必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激发孩子本身的内在学习动力,一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是对家长的考验,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愿意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吗?如果他不是一棵大树,您愿意让他成为本来的那棵草吗?如果她不是一朵牡丹,您愿意让她成为她原来的样子只是一朵小雏菊吗?您愿意放下比较、放下担心、放下焦虑和期待吗?您愿意真正的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孩子,看看他本来的样子,看看他到底是什么吗?如果他是一条鱼,而今天的考试是爬树,您敢让他放弃考试,回到水中吗?
而他,只有回到水中,才会找到自己本来的样子,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去做他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比如游泳。您敢吗?承认他不会爬树,不会考试,承认他是一条鱼,不是大家期待的猴子。您总是拿自家的鱼和别人家的猴子比,还是比爬树,不光您痛苦啊,鱼也痛苦。
也许,他本来也是一只猴子,但是他不太灵活,有点反应慢,就一次一次被批评,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不再认为自己是猴子了,他觉得自己笨啊,不配当猴子。他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人看到,只是批评,嫌弃他不够用功,他努力过,奋斗过,没有效果,他真是不配当猴子,他自己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没有人鼓励,没有人拥抱,得到的是更多的批评和责备。于是,他放弃了,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怎么办呢?一方面感觉自己实在是笨啊,一方面还感觉对不起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真真是为难了自己。偶尔,他会想,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多余的,也许没有自己,会更好一点。但是,他还在努力而勇敢地生活着,朝着一丝丝的光亮前行。那个13、14岁孩子的内心,谁会真正懂的?谁会真的在乎?
离会考还有21天,这场考试,孩子上考场,真正被考的,是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