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总理何以被铭记,从《周恩来回延安》说起

总理何以被铭记,从《周恩来回延安》说起

作者: 顺水东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7:20 被阅读10次

           说实话,我是含着热泪看完《周恩来回延安》这部影片的。时长仅有一百零三分钟,但由此引发的感情却如滔滔江水,难以平息。

           影片以总理对延安的深情牵挂为主线,着力还原了周总理回延安的22个小时里发生的故事,无论是宵衣旰食带病工作,还是衣食节俭朴素生活,又或是身居高位心系群众,一幕幕镜头展现了共和国总理的家国情怀,一个个泪点直击观众心中最敏感的神经。

    1973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

           梁衡在怀念周恩来总理的散文《大无大有周恩来》中,用六个大无概括了总理的一生: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

           影片中一次次将这些品质显现。影片第一幕是穿着睡衣入眠的总理,身前放着批阅的文件,甫一开头,勤政为民、生活朴素的总理形象就跃然于屏幕之上,而这也是总理留给中国人民最最深刻的印象。但对于细节的刻画,可能还是有所欠缺,因为总理的睡衣本应是有补丁的。

    总理的晚餐:棒子面、窝窝头

           紧接着进入观众视线的,便是醒来后连如厕也要听汇报的紧张工作和如厕之后留下的泛红尿样。泛红的尿液暗示了作为膀胱癌患者的总理身体已是每况愈下,这与高强度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后来与越南领导人谈判过程中不断用冷水、温水、热水毛巾敷脸形成呼应。

           拖着七十多岁的病体,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政治生态不正常的困境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总理依旧在殚精竭虑,劳而无怨的伟人形象愈加清晰,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愈加可敬。

           第二幕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深思,总理对秘书说“救灾的事,外交上的事,主席的事,第一时间向我汇报”。主席与总理,并肩战斗工作多年,资历不可谓不深,功劳不可谓不高,但总理始终将主席摆在首位,从细节上维护着主席的权威。

           而这一点,可能也是在文革的狂风骤雨中,总理始终没有受到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后续的镜头中,无论是与越南领导人通宵谈判后,接到主席秘书电话就强打精神立即到游泳池与主席见面;还是回延安过程中数次提及主席对群众的关心、引用主席的讲话,也都是维护主席权威的细节体现,都充分体现了总理党而无私的伟大人格。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后来的故事围绕总理重回延安的过程展开,遇到的故人,走过的老路,看见的旧物,一次次勾起总理和群众们的回忆。战争期间不顾危险帮群众找牛;面对老房东、老朋友们吃不饱饭满心自责;对于烈士遗骸无处寻觅失声痛哭;面对烈士遗属曹大嫂深情相拥;对知青们谆谆教导希望好好建设延安;不顾滴酒不能沾的病体与大家干杯为誓……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都源于一份深情,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也正是因为这份深情,才有了镜头中十里八乡的陕北父老千里迢迢只为看总理一面,才有了老百姓自发自愿将总理的乘车抬出泥潭,才有了镜头中未能体现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是为了造福百姓,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显耀门庭,官而不显的总理形象值得每一个现代人深思。

    1976年1月11日,首都群众十里长街送周总理。这是安放周总理遗体的的灵车通过天安门。

           豆瓣上有网友评论:影片剧情不够连续,情节缺乏张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对的,事实上票房的成绩也确实不够抢眼。但从选题的本身来说,总理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老百姓怀念总理,怀念总理的光辉事迹和丰功伟绩固然是一方面,更多怀念的是有血有肉对人民饱含深情的总理这个人。而以日常的生活片段塑造的总理形象才是最亲切的,触发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而这就是最大的感情张力。于琐碎之处塑造出总理最亲的形象,触发观众最真的感情,彰显平凡之中的伟大,我想,这才应该是本片的初衷吧。

           在2018年3月1日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是的,提起周恩来,我们感到温暖,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这简单朴素的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真挚感情。这真挚的爱戴之情,涌动在十里长街的送行人群中,涌动在“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的诗抄中,涌动在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怀念总理,感受着总理带给我们的温暖。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这是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

           提起周恩来,我们感到自豪,论文治,他担任共和国总理二十六年,在一穷二白的大背景下,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生态不正常的困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尽己所能使国家经济能够发展;论武功,他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东征,领导了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南昌起义;外交上,建国前,他多次深入虎穴,代表中共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及解放战争期间多次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建国后,他更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原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世界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让世界开始认识中国。他的风采倾倒了世界,他的离开,让联合国降半旗七天。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斯人已逝四十三年,但总理形象始终存于天地。总理何以被百姓铭记,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是“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担当,是“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决绝,更是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赤子之心。

    这盛世,已如你所愿!在未来,总理还将与我们一路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总理何以被铭记,从《周恩来回延安》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zs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