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下午,猫腻在微博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向公众道歉:
一、我错了,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挨打要站好,我保证做到。
二、对之前的言辞不当郑重道歉,支持大家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我会好好反省,闭门思过。
三、只解释一句,我天天在医院守夜熬班,然后被追着骂全家死光光骂了这么多天,总会有点火气,当然,这不能成为我大放厥词的理由,我真的错了。最后表明一下立场:本人一向爱国、支持维护主权、反对韩国部署萨德。
人红是非多,这是他的一个插曲。最近想起复习当年网红小说改编的剧作《庆余年》,准备认真看看。一向不好的习惯,刨根问底的查查故事背景。
无意翻到猫腻的一段声明,大概理解要架空历史的部分原因,现实总是众说纷纭的,不如历史可以随意阐述。现在也不说历史随意解释,说架空。
所谓北齐和当时的北周合称北朝,对应的南朝。
北齐是由权臣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所建,从公元550年到577年,连头带尾勉强28年,却经了六帝,说强也可以,说糟蹋了强也可以。
南面的梁更不堪,侯景在捣乱,死活把梁折腾没了,陈霸先乘机崛起,但也不长久,毕竟疆域有限。所以,电视里的大国对峙,也就是臆想。
这是符合猫腻的本意的。
那说的是当时西面的北周吗,北周一时强盛,把南梁的宗室变成附庸国以为缓冲,算有战略意识,最终也灭了北齐,是强,也不是,主要是北齐太不靠谱,“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取笑的就是这个。
所以这里的猫腻是显而易见。嘲笑历史的变化其实就是无论谁,本质如此。
要命的是,把对应的朝代写成姓李的皇帝,那是代入隋唐之争吗?那就乱了。那是对所谓帝皇之后李商隐的嘲弄吗?
另外,此间讲的是皇帝似乎无所不知,算无遗策,掌控一切。还是圣天子英明万里的套路。历来皇权奴化的教育还是有效果的。实际,大多情形不过如此,当时的情形也不如此,多数的皇帝,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不是被权臣,就是被割据的军阀摆弄。还要面临兄弟,侄子,甚至小叔叔们的觊觎,焦虑得很呢。
当然,现在看是无所谓了,反正后代对前代,可以从容归纳,总可以有智力上的优越感。
当然架空之后,怎么都是对的,左右逢源,你说是古代,我说架空了,别较真,你说是当代的心古代的衣,我说,那是古装剧。所以古装剧总是好评,《庆余年》如此,《山河令》如此。你还较不了真。
这是武侠小说之后的一大成就,比高来高去,蒙哥死在襄阳城下是更大的猫腻。
所以,猫腻也是一种智力的快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