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开车堵车时,看到一位把自己包的满满的(橘色羽绒服)女士在我眼前就是隧道的大宽马路上横穿,示意机动车慢下来的手势熟练堪比交警且身法娴熟从路的一头穿过另一头,然后面无表情的继续走自己的路。目送她之后我真想下车追上并告诉她如果她这个行为是偶尔为之也就算了,但如果是每天如此她的死亡率要高出常人很多,比吸烟和嗜酒者更高的多,而且有可能她无缘体会死亡过程,也就是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渐入的滑动感。不知道这个感受是否重要对于死亡来说,倒是不用着急去体验。
再聊个现实的语言或说话问题。同样是早上开车的路上,收音机里的一则公益广告。意思是说人们由于短视频以及网络语言的冲击而导致的语言过度的贫乏和乏味问题,建议适当远离网络多读书。我觉得这个倡议或建议很好,但很不可行,多数人还是要靠无意识来活着,多了主动性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情。它牵涉到后续的精神痛苦,比如阅读,读了没什么用,同时还要忍受周围没什么人阅读而带来的压迫感,当然要排除心里素质极为优越的更少数的人,我不属于这一类稀有人士,所以我需要桐桐时常帮我排解忧虑和忧愁。我联想到了犀牛背上的鸟,俗称犀牛鸟,就像她经常帮我挠后背似的。
同样是早上开车之后,我来到了目的地,坐在车里等人,便开始写今天的作文。在我看来学会利用琐碎时间是现代人必须学会的一课,现代社会肢解了人们的时间,作为稍微有点自主性的我坚决不能放过每一个独处的机会,哪怕只有十几分钟。要保持这种时刻性的意识并不容易,但慢慢习惯了就好了,首先我内心认同和认可这一由繁到常的过程,是个好开始。
早上我吃了一碗馄饨,大姨给做的,其中夹带了两个从形状到味道明显是饺子的食物,但我吃的时候没有一丝迟疑,甚至几乎是直接吞下去的。毕竟早上的时间不容我们多想,仿佛想一想尼采或叔本华就要到中午的似的。或许这两个名字过于伟大和疏远了,但换做任何什么和早上活动无关的事我也很慎重,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一位横穿马路的女士的人身安全问题。
为了不使自己的语言过于贫乏,在早上吃馄饨的时候我也在读王小波的《万寿寺》。两个有趣的描述,一个是讲品行:

我觉得我还是发图片比较好。同时在反省自己,好在桐桐给我的反馈非常湿润和顺滑,心里多少放心了很多。但我总是不放心自己,怕自己品行不好,三省吾身不见的做到,勉强经常提醒自己。不过至少不太担心自己的语言贫乏问题了。
另外一句可以写,王小波说:“有些话要当真,有些话不能当真,这对我来说是太深奥了......”这对我来说也是太深奥了。年过三十了,我依然时常搞不清楚哪些话要当真哪些话不能当真。我知道对桐桐说的话要当真,因为我觉得爱情这事依然是要认真的,同时我也很注重自我和自我感受。至于其他方面的当真与否,其背后的计较不过是利益得失,而我对利益得失看的并不重。
早上抽空还自拍了一张逆光的照片,并非自恋,而是阳光十分漂亮。但我觉得人不必为了早上或其他时间的阳光或赏心悦目的景色而愉悦或惆怅,忧伤可以自带,或为了爱情或由于死亡,但为了景色而忧伤倒不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