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年少追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于是,始读《论语》,究其因,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已。
时光荏苒,当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蓦然回首,所谓的青春有梦,却正应了那句年少轻狂、不谙世事。止增笑耳!
而当时那薄如明信片、无注解、无评点的一本《论语》,已然不知所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人生时光的年轮,已临知天命之际,所谓的庭前花开花落,已成流年;天外云卷云舒,终至淡然,那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境,已积淀成岁月的沧桑。
于是,心中隐然涌起一阵涟漪:云淡风轻的日子,再读《论语》,如何?
于是,再度捧起《论语》。
只是,再读《论语》,那份“治国、平天下”之豪情,已荡然无存;而在时光流连中,唯余“修身、齐家”,期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而已。
李炳南先生评注的《论语》(精装本),全文282页,按日阅2页之进度,历时150余日(中间懈怠、延宕10余日),终于囫囵一遍。
一遍下来,还真的是一个“囫囵”,能够背出来的,还是以前会背的那几句,譬如“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知其然的,也还是以前理解的那几句,譬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唯一颠覆理解、记忆深刻地,是我们一直笃信不移的“言必信,行必果”,老夫子居然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书读至此,大跌眼镜之际,真是慷然感慨:不读诗书害死人!
晦涩难懂的《论语》,读来心力交瘁。不过由此而生发出的阅读兴趣,却是与日俱增,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生就是放下》,星云大师的一番苦心,让我茅塞顿开:
执念塞胸心芜杂,
何以潇洒赴天涯?
烟云散尽踏歌去,
人生其实须放下。
《人生在于心安》,星云大师的开示,让一颗漂泊的心,似乎于喧嚣尘世中,寻觅到了安放之所:
一砌松风静煮茶,
月圆月缺皆是画。
试问岭南梅香否?
此心安处即吾家。
于丹,与星云大师惺惺相惜,一本《有梦不觉人生寒》,让人在铅华洗尽后终于明白,人之一生,终须有梦相伴:
年少追梦已惘然,
锦瑟五十思华年。
青云之志终未坠,
有梦不觉人生寒。
而另一本《人间有味是清欢》,却是让人在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后确切认知,人生,到最后,一切的一切,终将归于清淡:
坎坷人生千百转,
重彩浓墨兴波澜。
浓到极致归平淡,
人间有味是清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啃书之余,常自反省: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优质生存的唯一途径!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午夜时分,万籁俱寂,静坐书房,缕缕墨香,氤氲于心,此刻的思绪,纵横古今,恣意飞扬:
天地闲人一书房,
世间春秋胸中藏。
躲进小楼成一统,
独与圣贤话沧桑。
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提升思维高度;而行路,廓大人生格局!人到中年又如何? 永远在路上,依然是人生的不二选择!
世事变幻, 白云苍狗。
生命过往, 百年孤独。
云卷云舒, 无欲无求。
人到中年, 淡然坚守。
要么读书, 要么走路。
身体灵魂, 必须上路!
登鄂赣交界处之太阳山, 深得苏轼竹杖芒鞋的况味:
晨雾漫山巅,
顽石戏清泉。
竹杖芒鞋客,
沐雨扣苍天。
横店影视城,走进气势恢宏的秦王宫,千古名篇《过秦论》跃然而出,秦亡之痛,叹之惜之:
剪灭六国御宇内,
北逐匈奴南吞桂。
可叹始皇万世心,
一夫作乱七庙隳。
桐城,漫步孔城古镇,徜徉桐乡书院,千年书香弥漫于空气之中:
别样古镇是孔城,
老街十甲巷陌深。
无桥无水无画舫,
唯有千年读书声。
南太行之巅,一众驴友,迎着朝阳,尽情跳跃欢笑。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无数次幻想,
每一个,
日出的清晨,
都能,
攀上山之巅。
无数次幻想,
每一次,
在高山之巅,
都能,
奋力地跳跃,
欢快地飞奔。
无数次幻想,
每一次跳跃,
都能跃上云端,
触摸,
彩霞的霓裳。
无数次幻想,
每一次飞奔,
都能飞到,
太阳身边,
与太阳,
肩并肩。
心若在,
梦就在。
总有一天,
我会与太阳,
肩并肩!
春泳汉水,击楫中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自振臂遏飞舟。
自信人生二百年,
击水三千信天游。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部《诗经》,岂止是思无邪,更是乐而雅!古代,《诗经》,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咏、用来唱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诗者文字也,乐者曲调也。修身先学诗,然后礼用以立身,而乐所以成性。音乐得天地之和,而能涵养性情,成就自性之德。
读书之人,喜好音乐,古来如此。所谓用文字取暖,用音乐疗伤,二者相得而益彰。 夜深人静之际,常常独自在静谧的空间,谛听音乐带来的悠然与超脱,有如在痴凝之际忘却一切,犹如一朵被蓝天拥吻的悠悠白云,一任思绪的轨迹随那音乐的荡涤,把自己心灵孤独的希翼,寄托于由此及彼的慰藉,于是音乐成了释放压抑的方式,文字成了的朋友。
一曲《梅花三弄》,道不尽傲骨凌霜;一曲《渔舟唱晚》,看不尽碧波万顷;一曲《高山流水》,觅不尽千古知音。
而现代音乐之《画心》,一曲古筝奏起,听来却是幽怨凄美、肝肠寸断:
阅尽天涯离别苦,
相思从此无诉处。
最是人生伤悲时,
此心虽在情却无。
圣经有云: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这段西方人的普世经典,个中意涵,老祖宗的《论语》,早已全然包而含之。
《论语》,大中华文化圈的《圣经》!
读《论语》,真的很美!
而读《论语》的日子,充实,安稳,恬淡,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