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的作者,通过自己简单易行的策略养成了非常多的好习惯,但他的生活却依然存在想要自我突破的部分,尽管他的习惯已经让他足够轻松地就可以完成很多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他的日常习惯却不能应对每天不同的需求,也就是不够有弹性。于是《弹性习惯》就应运而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27cddb5b6ec38704.jpg)
我们人生当中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很多行为成为习惯时,很难针对每一天的不同之处做出响应。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当环境改变了你的目标时,你就需要一个新策略了。”在作者看来,纪律是他人用来约束我们时制定的规则,而自律是把自己塑造成想要成为的样子。
说得再具体点,就是我们的目标不必一成不变,而是要灵活应对日常所需。当环境发生变化,让你无法把每天固化的目标顺利完成时,你需要做的是看清变化、调整目标和策略,而不是继续坚守之前的目标。
自律不是自我奴役,而是能够让我们获得内在力量的自我约束行为,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
实际上自律带来的是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束缚之后获得的发自内心的自由,而不是给自己制定一个个需要努力完成的任务、需要严格遵守的纪律。毕竟奴役带来的是反抗,而不是自由。
研究表明,通过节食减肥的人比其他减肥者更容易暴饮暴食,以及增加体重。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灵活应对每一天的变化,并且依然能够朝着自己想要成为的方向走下去。
具备灵活性,会让人在原本的计划受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找到获得成功的方法。
弹性习惯需要我们放下原本的固定计划,而是确保每天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做你原本需要做的事。比如运动,运动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不是只在固定的时间去做运动,随时有空都可以开始。并且在完成原本的目标后,还可以继续运动。目标的规模可以随时根据当前的状况而做出调整,以应对独一无二的每一天。
我的理解是,只要我们不断朝着自己明确的方向上做出努力,并且我们能够将习惯中的行为用可持续的方式进行下去,我们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主宰自己的生活,这实际上也是在掌控习惯。
不同规模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习惯融入到生活当中,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更容易使我们从中找到乐趣,而不是死守着给自己制定的纪律。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目标有大有小,甚至你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是个固定的身份,不必设置太多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
而是看到每个习惯,都能带来微小成就的真相,看到完成不同程度的目标相对应的价值。
尤其是,当你的行为已经开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了,那么完全可以让习惯变得更加自由。
比如当你想要运动的时候,原地慢跑、跳绳、散步、瑜伽、游泳都可以成为你完成目标的选项,不必局限在家中,也不必只保持少数运动方式。
再比如,阅读,可以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开始,未必是清晨或睡前。
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完成目标的机会。相反,你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发起一个有趣的挑战,来引导你去做刚刚决定要做的事情。
同时,僵化的目标也很容易让人为了确保完成任务而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稳定自我约束的心态。
那么所提到的弹性习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它和僵化的目标又有什么不同呢?
弹性习惯每天都需要行动,但时间上不是固定的,每个行动都可以按照当天的具体状况随时调整时间,但必需去做;
弹性习惯能让你体会到成就感的时刻变得更灵活,而不是只有所谓“完成任务”才能松一口气的一瞬间。由于对时间和精力的掌控导致行动目标的规模随时可以更改,所以完成目标的时间也变得灵活起来了;
目标数量不要超过3个,要培养积极的习惯,需要我们把精力和注意力都分给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每天投入到行动中的时间就不能太少,否则是无法得到明显收效的。
接下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决定每天要做到的3件事是什么,也就是每天制定出能指导具体行动的目标。
尽可能减少选项,才能避免因“决策疲劳”。因为每个选项背后需要考虑的不同维度,以及相关思考,将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干扰我们习惯的养成。
比如,作者说他只有1种款式的袜子,随便拿起其中的任意两只即可,不必在这件事上耗费能量和精力。
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我实在不能再认同了,因为我的衣物不论是色调还是款式,都非常类似,甚至有朋友调侃说我的衣服10件和1件是没什么分别的。这样每次出门时就不必在衣柜前纠结穿什么,以及如何搭配,因为怎样搭配都可以。
那么这3个习惯怎么来确定下来呢?你可以用宽泛的术语、或想要拓展的技能,再或者是你最看重的3个方面,由此来锚定一些范围,再从中确定你可以尝试的具体行动。
作者建议大家选择可以引导、改善我们生活方式的习惯,比如对抗焦虑、提升精力水平、调整身心状态、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家中环境整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可以把它理解为横向选项。
从这些能够提升意义感的范围中,勾勒出需要做些什么的具体行为,比如你想要身心健康,那么对应的行动,可能就是尝试正念呼吸、冥想、瑜伽、跑步、吃抗炎食物等等,可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这部分就是纵向选项。
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保持健康只是我每天的1个小目标而已,健康饮食、运动都是我会付诸行动的事情,运动方面,椭圆仪、基础拉伸、跳绳、菲力士棒、卷腹,都在做,每天选择的项目都不同,但目标都是在促进健康。
这样一来,看似每天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又非常不一样,还提升了对具体生活的体验感。
对于阅读这一习惯,我的方式也是如此。我没有把阅读本身当作目标,因为不论读什么,我都会产生思考,所以只要确保每天能够通过阅读获取到一部分可以引导我思考的信息,那阅读这个小目标也就算完成了。我没有去确定阅读页数、具体类别等,也没必要。
不过尽管没有具体时间限制,但我还是会保持一定的、阅读与书写的时间。因为平日里这两个习惯基本都是绑在一起的。一边读书、一边写东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有时候甚至还没看多少页书,但产生的思考却输出了几千字。
当然,每天的状况都会不同,也有些书故事性极强,或者我读的有些吃力、又或是内容太浅显等,都会让我感到可记录下来的思考不多。
所以横向目标得到保证,纵向目标还需要具体分析。最终我们需要保持地不过就是掌控习惯后的自由感,以及收获保持平衡和秩序的生活方式。
习惯不能设定的太过简单,简单到不存在任何难度和挑战,这样会破坏习惯养成的稳定性。它需要设定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但是它必须能真正引导出一个方向,也就是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哪些事情上了,每天做的事情会让我们更接近什么样的身份,成为怎样的自己,这都是设定行为目标时需要考虑的。
书中对设定弹性习惯的策略会更细致,但个人觉得对于最初想要调整习惯的人来说也会更复杂,比如作者将横向选项区分为普通、略好和优秀这三个级别,每个选项对应的具体行为也是不同的。
在自我管理、掌控习惯方面已经有明确方向的人,不需要这些方法;而刚开始想要改变及优化习惯的人,看到这类方法,也会觉得太过复杂。
所以我还是有选择性地做了笔记,书中后半段提到地高级策略,个人认为会比较有针对性,至少对大多数人都不适用。
不过让习惯富有弹性和灵活度,的确会是最舒服的状态。弹性习惯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发掘更多乐趣。
因为框架内的行为和目标规模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而不断做出调整的。当目标本身都极具灵活性时,我们就不必对有可能完不成的目标充满焦虑。
不过这里面还要提到一点,就是例外事件。我们不能对例外存有什么误解。例外就是例外,在真正养成及保持习惯的日常状态中,真正的例外(比如偶尔吃一块不太大的甜点、吃个冰激凌)对于习惯本身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但倘若例外行为有趋于常态化的苗头,那就不能再称之为例外了。
没有人能逃脱完美主义的陷阱。不要认为所有计划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因此也不要对例外事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它一定不会干扰你养成好习惯。
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警惕和觉知。
作者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设计的弹性习惯追踪日历,对养成习惯的成就也划分的不同的级别,可以以一个月为周期来给自己的表现进行打分,把养成及保持习惯这件事变成一个游戏。
我自己看过的有关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或是调整习惯的书也不少了。但目前我的做法就是几乎没有依照任何方法去进行自我管理。
只是把习惯优化到,用大多数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和作者观念一致的部分就是保持灵活性。每天都会做那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杂,并且处理起来也不会太消耗能量。
相反,我们为自己养成的习惯是能够滋养我们、为我们供能的。
当然这部分都是自己还能掌控的习惯,灵活的意义就在于,每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时间并不由我们自己所掌控。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对于改变习惯没有思路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本书,谢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