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美学》9|大矣造化工及“非人工”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9|大矣造化工及“非人工”美学思想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3-10-07 12:48 被阅读0次

造化与人工。

造化与人工是相对的,如同自然与人为是相对的。中国人强调自然,是反人为和人工的,而不是反人类的。师法造化是反人工的。

冯友兰先生的四种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法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指人的欲望性,跟动物没有差别,功利境界是为自己的。道法境界是利他的。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人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与整个世界达成和谐。

孔子说,人的生命是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不进则退。

老子对人的讨论。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易受欲望的缠绕。五音令人耳聋……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人在欲望的瀚海中泅渡,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贵身若大患,太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就会有大患。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庄子,大宗师)太把生命当回事,放逐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生是没救的。

人更容易受功名利禄的支配。老子提倡,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光而不耀。宠辱不惊。天地之所以永痕,是因为不自生(不炫耀,不为自己私利而奔波)。道家对儒家的仁义持深深地怀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家哲学反对人的情感上的倾向性,排除了通过道德来拯救人的可能性。老子也反对知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知者不言。锐,是争斗;纷,是知识。知识是天下的凶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反对知识,庄子反对技术。人工、知识、技术,带来的欲望是和自然相违背的,是悖于天地的。雌、水、常、啬、损、遗,是老子哲学中的关键字。老子的哲学是无心的哲学,是排斥人工的哲学,圣人皆孩之。不作,无为,天成,返归天根,这就是所谓师法造化。无为,顺应自然之道;不作,就是无为。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闻一多先生说,《庄子》一书就是寻觅故国故土,寻觅自己生命之本。人为世界立法,殊不知人成了世界的奴隶。人和世界是彼此相互奴役的对象。庄子思考人生的价值,认为人应该“物物而不物于物”,不要被物所奴役,不知所生,不知所为,不知所归。融汇到世界中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物,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共一。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物物,就是以天合天,而不是把自己变成物。

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就是庄子思想的体现由人的世界回到天的世界,由人道回到天道。

浸染在老庄思想中的中国美学,排斥人工师法造化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思路。人所造的东西,要泯灭人的痕迹——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三个非人工的美学思想。

一,无心的美学。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自然而然,不存机心。江上雪,蒲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张志和,渔歌子)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空山无人,松语泉应。

风行水上。无营,是苏洵的论述。董其昌云,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自成体势,故为作者。字如算子,便不是书,谓说定法也。算子有两层意思,一是如算盘珠子排列整齐,有机械之气而无自然之气;二是写字如同计算一样,机关算尽。易经中的涣卦,上玄下坎,风行水上,为涣,为散。散,散怀抱,任情恣性;散其笔至。六四尧,匪夷所思,难以预料。

随物赋形。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唐司空图得《诗品二十四则》。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蘋,薄言情晤,悠悠天钧。

无心凑迫。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志勤禅师)                      溪涧桃花,遍于象外。(清 恽南田)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

云霞聚散,触遇成形。这是中国美学追求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美学》9|大矣造化工及“非人工”美学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gm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