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不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都在楼上了。
听到有人在家门口急促的喊着妈妈的名字,妈妈就迅速的下楼了。一分钟后,我也跟着下楼了,去张望下谁来了,什么事。哦,原来是家附近的菜农送来了俞老师需要的蔬菜。
这位菜农热情的说着:“你们家俞老师刚才傍晚和我说要这个菜,我给她送来了。”
妈妈连声说道;“谢谢啊,天这么冷还送过来。多少钱一斤?你把钱带走吧。”
一番思量后,菜农客气地说:“十块钱一斤,两斤一共二十元好了。”
妈妈就从口袋里拿出20元钱递给她,她收下钱后表示感谢就离开了。也许是妈妈摸了摸这些菜,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就特意拿过来,让我们也摸摸这些菜,掂量掂量。我先是用手从塑料袋外面摸了摸,怎么这么冰冷,又伸进去摸了摸,这菜也太冰冷了吧!随即,我的第一反应———菜是菜农昨天割的,今天早晨没卖完放冰箱了!
妈妈点了点头,表示和我想的一样。俞老师有点不敢相信,因为傍晚遛弯时,她在菜地里遇到了菜农,和菜农说要两斤,要新鲜的。不过,在她伸手摸了摸这些菜后,她也认为这的确是昨天的菜,而且是在冰箱里存放过的。即使今日气温骤降,寒风呼啸,也不可能是这般模样。妈妈又补充了一句:“刚才六点多我碰到的时候,她刚刚拉着一车菜回家,也没把菜给我,想必八九不离十了吧。”
我们几个人都有点感慨,竟意想不到这位菜农会做这样的事,似乎邻里之间的情分都没了,平时还算有点熟。
其实,在我眼里,这位菜农或者这一家人非常质朴、勤劳、踏实的,从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就以种植蔬菜为生。他们的蔬菜基地就在我家附近,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菠菜、蚕豆、青菜、韭菜、蒜苗等等,等菜长成了就拿去集市卖。每天傍晚菜农都会准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或播种,或除草,或收割,一忙就忙到晚上九十点,头上戴个手电筒,照亮他面前的一小块土地。从我家窗户望过去,还依稀可见菜农忙碌的身影,拾掇着这些蔬菜,像是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即使是下雨天,菜农也不会缺席,穿个雨衣就可以了,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展现了沙地人特有的精神品质。
想到这里,又不免有些感概,是不是生活的不容易才逼迫菜农出此下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