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的文章,并提到了《微微一笑很倾城》《双世宠妃2》《萌妻食神》《奈何boss要娶我》等热播剧,文章多处形容甜宠剧为“虚假庸俗”,“ 虚拟快感”,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时下流行的带有甜宠情节的偶像剧的批判意味,引发网友热议。
“虚拟快感”不值得?与官媒批判“宫斗剧”“翻拍剧”时网友一边倒的投赞同票不同的是,此次光明日报痛批“甜宠剧”细看之下虽“有理有据”,但从高点赞率评论中可以看出,对于官媒这样的“盖章指责”,绝大多数观众表示并不认同,大多数人表示“生活这么苦,看点甜的无可厚非”,意在争取甜宠剧的生存空间
“虚拟快感”不值得?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资深甜宠剧观众小J,针对这篇文章中的话来一一犀利回复,看看真正的甜宠剧受众究竟怎么想。
“《双世宠妃2》中男女主角的吻戏多达42场,不分时间地点,无关剧情需要。而《奈何BOSS要娶我》中,男主角为了得到女主角,不惜编造她身患血癌、只有自己的骨髓才能救她的谎言,迫使她与自己结婚,这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触犯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的情节设定值得商榷。”
说到具体情节,看过这两部剧的小J比较有发言权,她称,“如果这么说的话,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是莫名其妙,不能解释的。《双世宠妃》的设定为男主失去记忆而女主有没记忆,在男主的概念里他们应该是夫妻,吻戏多应是很正常的。说爱情戏太甜腻我认为没有标准,也没法界定,比如说要规定一部剧不能超过10个吻,还是说不能有过于甜腻的眼神?至于《奈何BOSS要娶我》中的设定确实有点狗血,但这属于两个人之间的事,如果女主后来发现不能接受,那原不原谅也是两个人的事,不关第三方的事。”
“虚拟快感”不值得?“甜宠模式的男女主角经过短暂的相识阶段之后,迅速投入恋爱,并持续“发糖”。作品往往搭建公司男总裁搭配职场女菜鸟、尊贵王爷搭配卑微女子、高冷男学霸搭配活泼女学渣之类的人物关系。”
针对这句话,许多网友为《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女主“贝微微”抱不平,称剧中的“贝微微”是品学兼优的校花,谦虚低调,并且是网游大神,有其独立的人格,并不作为依靠男主的附属形象出现,文中两人从网友到现实恋爱循序渐进,并不存在过于甜腻的说法。小J也提到,“至少现在的甜宠剧比以前的灰姑娘式,完全依靠王子拯救的无用女主强多了。”
但为什么会提到《微微一笑》?实际上也有迹可循。这要谈到作者顾漫的另一部小说《杉杉来了》。20年前,内地并没有所谓“甜宠剧”的类别,甚至连“偶像剧”也是从日韩、台湾而来的舶来品。除了张一白早期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这样屈指可数的内地偶像剧鼻祖外,少有专为少男少女拍摄的爱情剧品类。
“虚拟快感”不值得?不过案例再多,也抵挡不住霸总的火爆。这又引入了同类题材过多的同质化和粗制化问题。
“甜宠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虽为现实题材,却严重脱离现实。创作者缺乏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为了迎合某些观众“求爽求甜”的庸俗趣味,而堆砌俗套剧情,为人们构筑起生活和情感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此,小J表示,“庸不庸俗先不说,影视剧需要深厚的现实主义也需要这种清甜爽快的,百花齐放不是很好嘛?难道大家都苦大仇深?而且甜宠也在净化,这跟女性独立意识觉醒有关系,跟现代的价值观有关系。大家都想做主角,没有必要像以前的剧那样为了追求爱情当小三,不损害社会安定,不损害大众利益,就交给市场就行了,如果大家觉得厌烦了,市场自然会感知到而改变方向的。”小J如是说。
9012年了,许多人甚至会为完全不存在的动漫人物、游戏人物“氪金”,幻想未来能与“AI恋爱”,更不用提三次元的“完美男神”形象为什么会备受追捧了。这种思路与现实正相反,恰恰是对现实世界的诸多不满导致的另一个极端。
“虚拟快感”不值得?时代步伐滚滚向前,这其中不仅仅是人们观念上的蜕变与革新,还有科技变革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网络视频的兴起无疑是促成年轻观众群体和年轻创作者直接对接的桥梁,大数据也一度让影视内容类型化和细分化,更多女性的影视工作者参与其中也导致了更多以女性审美为主的影视剧被创作出来。
种种原因之下,便滋生了现在的市场,大量甜宠剧也好,升级爽剧也罢,其深刻性和内涵都十分有限,其意义多是制造“精神快感”的娱乐性而不是“精神启迪”的思想性。
在没有足够优秀的文学作品支撑的大前提下,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也很难再像10年前一样产生真正的全民爆款,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圈层爆款”。
但即使类型无罪,爱情剧元素有限,优秀的创作者也会利用相同的材料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质量高低观众自有评判,跟风之作在整体质量上升的前提下自然会被大浪淘沙,一概抹杀大可不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