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现实生活中,死带来的问题比它带走的问题要多得多。
求助者S系一名在押罪犯。入狱之初,S因适应不良、罪重刑长等因素,一度心存自杀意念,伺机实施自杀行为。
笔者系S的管教民警,一名心理咨询师,依职责对其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在实践中运用了BVR+A等多种用心理技术,成功助其消除自杀意念,放弃自杀行为。
【基本资料】
S,男,42岁,职高文化,已婚,育有一子,武汉人,无业,因触犯刑律被判处死缓。入狱前,S曾有3次犯罪服刑经历:第一次因盗窃罪服刑,刑释后上职高,就业,结婚生子;第二次因性犯罪服刑,待业;第三次因就业受挫后,贪欲与补偿心理作祟,因毒品犯罪服刑。10余年前,因前3次犯罪服刑导致家庭经济窘迫,生活艰难,就业受挫后,心理严重失衡,贪欲极度膨胀,再次犯罪入狱服刑至今。
【评估诊断】
通过查阅卷宗、心理测评、亲情会见等日常观察,本人主诉陈述,双方互动沟通,听取他人观察报告,收集整理资料后,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结论:S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绝望心境和自杀风险。
1.从接到高院死缓终审裁定之日到入狱,S绝望心境和自杀意念就如影相随,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2.虽有多次刑罚体验,适应能力较强,此前服刑因擅长书画和写作均在特殊岗位,但这次服刑则直接从事生产,加上身患疾病,以及将面临长达至少25年的监禁生活,明显适应不良。
3.因为认知偏差和心存侥幸,企图通过申诉减轻刑罚,从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中的“认罪态度不好,对犯罪事实和情节作无效辩解”和与亲人沟通申诉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申诉意愿和言行。
4.S入狱前的收入,多数外借(或被骗)后难以收回,导致家中经济困难;妻子长期体弱多病,收入微薄,寄居岳父母家,儿子养在外省亲戚家;父亲早逝,母亲尚在,胞兄胞姐经济状况一般,无法为其提供所需帮助(包括不支持申诉)。
5.S第一次服刑,系年幼无知(初中时拿着学费和同学结伴闯天下),迫于生计而犯盗窃罪;第二次服刑,是因为醉酒乱性(儿子降临,宴请吃喝)、乐极生悲、贪图享受、放纵自己,导致性犯罪;第三次服刑,是因为前两次服刑经历,客观上就业受挫,主观上则是好逸恶劳、幻想暴富所致;第四次服刑,同前三次服刑比,更加心态失衡。
6.由于年逾四十,罪重刑长,自知申诉无望,想到出狱后已是年迈体衰(甚至担忧能否活着出狱),加之适应不良,缺乏亲情支持,故信心不足,悲观绝望,万念俱灰,萌生自杀意念,伺机行动;值得一提的是:与前三次服刑相比,让S倍感意外和难以承受的,是他将面临最低25年服刑生活。
【咨询过程】
依据评估诊断结论,针对S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结合监狱矫正教育规定,笔者确定以解决适应不良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技术、重构信念系统为关键点,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并举,以消除自杀意念为近期目标、矫治犯罪恶习为远期目标、重塑和完善人格为最终目标,在与S充分沟通协商后,制定如下心理咨询方案,并按步骤实施。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在尊重S(完全接纳、以诚相待、构建信任、保护隐私等)的前提下,笔者对S进行了近70分钟的初谈,“这次谈话是我压抑太久的宣泄,我感觉你是值得信任的警官,涉及的个人隐私恳请你保密,也许我并不奢望得到你的帮助,我希望这次交流能成为我新的开始。”
师:S你还好吧?能自我介绍一下吗?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
S:(简述遇到的困难)希望申诉问题得到帮助。
师: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你的申诉问题,我会一直关注和积极帮助。不过,我希望一开始你就实话实说,因为只有了解和掌握你的真实信息,我才能帮助你。
S:这一点请警官放心,我有我做人处事的原则,要么不说,要么就说真话;不轻易承诺,但承诺了就一定去做。
师:我相信你!我不只是关注你的现在,也许会一直关注到你平安、顺利回家,甚至关注你回归社会后真正站起之时。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的岗位肯定会变动的,但这不影响我对你的关注,我只有一句话,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有我。
S:(平静、低调、沉闷地)我相信,如你相信我一样。入狱这么久,我第一次感到来自警官的温暖,亲人般的温暖。
【解决适应不良问题】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运用简单实用的心理辅导方法,促其接受、面对、顺应当下现实环境;针对S的身体疾患,及时对其床位进行调整;针对其完成劳动定额确实存在困难问题,及时调整其劳动工种和任务;针对其爱好书画和写作的合理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安排人员给予其关心、帮助,让其在温暖和希望中改造。
【妙解申诉促其认罪悔罪】针对S申诉问题,笔者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虽然明知S对这申诉没有多少胜算且心存侥幸。一是尊重其申诉权利,按程序转交有关申诉材料;二是认真查阅法律文书,找准申诉的焦点问题,向社会资深律师请教,然后再向其解释法律知识和观念,帮其分析申诉的利弊和成功概率,消除其“量刑畸重”侥幸心理,促其从思想深处认罪悔罪。
师:你的申诉问题我请教了一位资深律师,这是他的团队根据你的资料(包括申诉状)认真研究后,给出的几点建议,一是整个判决裁定在定罪量刑上并无不妥;二是由于你是累犯、涉毒再犯,你在案件中是否是主犯对量刑影响不大;三是你在案件审理中已经认罪;四是虽然案件存有疑点,但你已经错过了最佳辩护时机,要启动再审程序,困难很大。我个人认为,我是认同律师的观点和建议的。就司法实践而言,一个案件的重审,必须要有新的、重要的、关键的证据。就你目前的状况来说,你能提供这样的证据吗?
S:非常感谢警官,我想到过你会帮助我(申诉),但我没有想到你会如此费心尽力,我知足了!其实,我已预测到申诉咨询结果会是这样,因为这个案子远不止疑点的问题……有机会我会告诉你真相的。申诉的问题暂且告个段落吧,我会静下心来做我该做的事情,请你放心好了。如我们第一次见面谈心时我说的那样:我要么不说,要说就一定是真话,我不想撒谎,至少在你面前我不愿撒谎。
【改善亲情支持系统】针对S婚姻家庭情况,借助其在会见、亲情电话与家人联络之机,首先,引导其积极争取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其次,依法依规向其亲属介绍亲情帮教有关法规政策、作用和力量,促其亲属积极支持S的矫正教育工作;第三,重点引导S消除阻止妻子前来会见的想法,鼓励其让妻子带着孩子前来会见,获得亲情力量的激励。
【重拾信心消除自杀意愿】综合运用危机干预等心理矫治技术,以题为《人生存在的价值》命题作文,引导S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生重新进行思考,纠正其对生命和人生的认知偏差;促其领悟珍惜生命,好好活着,对自己的亲人(母亲、妻儿)是何等的重要;作为男人要勇于面对和担当,促其从内心深处消除自卑、增强信心、思考和重构活下去的理由,在希望中服刑改造。
师:你现在处在人生的低谷,当你环顾谷壁四周,无论你怎么看,你所有的努力,都在助你都走出谷底。
S:警官极致哲理的话语,如重磅炸弹粉碎了我扭曲灵魂和歪曲认知,让我醍醐灌顶般醒悟……不管未来会是什么,心若在,梦就在,我将珍惜和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真诚的认罪悔罪,积极改造,早日新生。
【重建信念放弃自杀行为】信念系统包括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加上态度,简称“BVR+A”。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础和依据;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冲突。一个人的真正改变,必须来自于他信念系统的改变。S的多次犯罪服刑,皆来源于其一直重复旧的做法,所以只能得到旧的结果(当下服刑)。要矫治S犯罪恶习与认知偏差,先要删除掉旧的信念系统,重建新的信念系统。本例中运用了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的信念植入法,在对其施教的过程中,不断将良好的正念植入他的潜意识中去。
【咨询效果】
在进行6个多月30余次心理疏导和个别教育之后,通过心理测评、S本人陈述和他人观察,咨询效果明显:S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服刑生活,基本放弃申诉行为,亲情支持系统得到较好改善;尝试着对生命进行有益思考和探索,信心日渐增强,自杀意念基本消除,主动放弃自杀行为;能够结合自己的多次服刑生活,对自己的信念系统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和构建,在日常服刑生活中,认罪悔罪,积极劳动,认真学习,遵守监规纪律,各方面呈良性发展。
【案例启示】
【构建良好咨询关系】对自杀者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前提是建立、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咨访关系。没有良好的咨访关系,心理咨询既没有好的开端,也很难见成效。
【重建健康需要系统】所谓重建健康的需要系统,是指对自杀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合理诉求要给予保障,非分物质需要和不合理诉求要加以限制和矫正;良好的精神需要要正强化,不健康的精神需要要负强化,引导自杀者采取正常和正当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要。
【防范措施100%到位】预防自杀工作者要有100%的执行力,不管是哪个环节,也无论方案多么完善,都要100%落到实处,否则再完美的方案都等于零。
【需要24小时的陪伴】对自杀者应24小时陪伴。对有自杀倾向或意念的自杀者应当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这是最有效的干预和辅导措施,否则效果就是零。
【及时用爱滋养心灵】用爱和温暖滋养自杀者心灵。给绝望的自杀者予活下去的理由,并且一定要让自杀者理解领悟“只要生命尚存,就有机会解决现存的问题;而死亡的出现,也就终止了任何转机”让他在爱和温暖的滋养中主动、自愿放弃自杀意念和行动。
【人为什么会自杀?】
人为什么要自杀?必定是遭遇了痛苦、羞辱、难关,不得已,在绝望(一种完全弃绝的情感)的心境中,想要用死来获得解决问题。但是,自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因为自杀的结果不是解脱,而是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死带来的问题比它带走的问题要多得多。自杀是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所导致的有意杀死自己的行为,无论哪种动机的自杀,其本质上都是个人对生活逆境与困境的消极反应,都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最大蔑视,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灵空虚的结果。
活着没商量,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负全责,万万不可轻易放弃。
【BVR+A—信念系统】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加上态度,统称为信念系统,简称“BVR+A”(Beliefs,Values,Rules,Attitude的缩写)。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是所有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态度是BVR的表征。信念是指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价值和规条也是信念的一部分,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两个信念部分。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信念系统“BVR+A”对人生的意义,其中最后一条最重要。
1.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
2.信念系统是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信念系统使我们的大脑能快速地、自动地思考和行动。
3.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信念系统而生存的。
4.一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信念系统的,所以,信念系统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让我们无须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学习而知道怎样应付。
5.没有两个人的信念系统是一样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6.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7.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规条和价值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