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8064/1c4d9b4e38399a13.jpg)
再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读起来充满浪漫的朦胧诗,人人都喜爱。可是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却颇受争议。有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浪漫、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的人却从这首诗中体会出作者的忧伤。
这首诗究竟是表现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背景。海子所代表的所谓朦胧诗这样的诗歌流派,尤其需要寻觅他的写作背景。否则,里边的象征意涵太过浓烈,所以很多时候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像舒婷的《致橡树》,绝对不仅仅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当我们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就知道这首诗,事实上是在提倡男女平等。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要从作者的背景和写作背景两点入手,才能够真正的读懂它。
再来看看作者背景。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海子,“海子” 只是他的笔名而已。他的本名叫查海生 这个“查”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姓,我们的大作家也跟大名鼎鼎的金庸是同姓,“查良镛”。“查氏”在中国文学界真的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出身贫寒,出生于安徽的农村。他的父母做些小营生,卖豆腐维持他们全家的生活。但是海子应该是天赋异禀,称他为神童也不为过。因为海子是在1979年就考入北大法律系。他15周岁考入北大法律系。北大法律系在今天来说就非常难考,更不要说在1979年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份了。
海子比较幸运的是,他生在了一个诗歌的年代, 他1979年考入北大法律系,那个时候朦胧诗刚刚兴起,在80年代应该说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比如:舒婷、食指、北岛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们。
海子其实在读大学期间,就已经成名了。他的很多的诗作,已经流传于社会。80年代那个时候的大学,是真正的象牙塔。现今大学扩招之后,已经不再能够领社会之风骚了,已经很难再主导一些潮流,开一些先河。
在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别说在北大,即使考个本科院校,也是“天之骄子”。因为能够考进大学的人,实在太少,凤毛麟角。所以当时的大学是可以引领社会的文化的。大学当中流行什么,社会当中就会流行什么。举例来说,校园民谣,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校园当中的文化艺术形态。比如当年的高晓松、李健他们在清华,他们唱很多歌,拿一把吉他到处唱,以音乐会友。一来二去,他们的音乐就会流行于社会当中,被社会各界传颂。因为大家仰慕这些大学生,觉得他们流行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