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文者彼相亲

作者: 郭娟妃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2:30 被阅读98次

    近日闲暇,细读了山野清风黄维江老师的许多诗作,其中一首《题赠挚友余从》让我品味再三,颇有感触。其诗曰:

    “铅缘始近梅城报,结识余从雅兴高。

    人道腹中藏八斗,我歌笔底未一毫。

    花间酌酒弹冯铗,溪畔怡情唱楚骚。

    耕得芳菲争艳日,白岩山下忆辛劳。”

    余从何许人?其诗注曰:“余从,徐挺传者也。毕业于福建师大政教系,历任闽清一中老师,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梅社报总编等职。”

    这是山野清风在挚友余从正式退休时赠予他的一首诗。可以看出,作者高昂的“雅兴”来自于对文友诚挚而纯朴的友情的珍惜,“人道腹中藏八斗”才华的欣赏和赞誉。诗的颈联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思维,加之幽默谐趣的诗语,有情有境地描绘了余从浪漫的情怀和惬意的人生。尾联则是对挚友几十年勤勉工作的真实写照。而作者却谦称“我歌笔底未一毫”。读罢,在感叹作者诗情澎湃和诗意盎然的同时,也不禁为他们之间的友情抑或说是文友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拍手称赞。

    山野清风与余从相识较晩,交往也完全是“铅缘始近”。可山野清风每谈起余从斐然的文采,犀利的文字,等身的著作,读其文欲罢不能、酣畅淋漓、行云流水、意犹未尽之快感时,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闻者无不为之动容。

    余从也曾于数年前用洋洋洒洒的笔触,对山野清风的诗词进行了精彩而独到的赏析。他是如此评价他的挚友的——“近年来,我这位文人挚友潜心钻研古体诗词创作,其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收获颇丰。他写诗填词的态度严谨而虔诚,炼字造句功夫下得很深,力求把语言改造得更新、更纯、更富有诗意。由于言从心出,以俗为雅,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一种非常纯朴、真实的审美倾向。”又言其辞采“因情而出,语势随意而来,如风行荷塘,涟漪泛起,红花摇曳,自然而清新。”

    作为旁观者,作为他们的学生,我经常静坐于边上听他们交流彼此的文字创作。山野清风对于诗词的痴迷已经达到了每回交谈必定涉及的程度。他非常谦虚,每有新作,都会兴致勃勃地分享与我们,并希望我们能给他一些意见或建议。我才疏学浅,没有如此能力,而余从却总能在山野清风觉得诗中差强人意之处画龙点晴,这时候山野清风便会拍案叫绝,兴奋不已。而这样的“一字之师”总会让他念叨许久,感念挚友锦上添花之情。而作为学生后辈,我也在文字上得到了他们诸多的指点与鼓励。

    都说“自古文人多相轻”。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原文如下:“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文人之间互相轻视,而又自视甚高。

    历朝历代,文人相轻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不论贵贱,大凡都跳不出相轻的怪圈。贵者如文豪班固,贱者如鲁迅笔下的文丐孔乙己,在穷愁潦倒性命难保之际,还不忘以自己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而小看别人。

    古往今来,文界由于互相轻视而引发的纷争也多如牛毛,有的甚至酿成悲剧——如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和苏东坡就互相倾轧了大半辈子,而秦代的李斯甚至囚禁并逼死了老同学韩非。晚唐诗歌大家杜牧曾诋毁白居易和元稹,李清照也曾攻击过苏轼等等。

    但凡文人多“相轻”。而两位老师的文人“相亲”,便使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想,文人本一家,彼此间相互学习,进行切磋交流,在交流中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见解更精辟,避免一家之言,避免片面肤浅,那岂非幸事?就如山野清风作诗,从不闭门造车,当思维堵塞时,他便不耻下问,愿与切磋,更乐推敲。于是,一字之妙,便使全诗精彩斐然。

    “文人相轻,苏王犹烈”。好在二人在晚年能握手言和,这缘于最终在仕途上的共同失意,由此他们开始清醒客观看待对方的长处,包容对方的不足,进而认识自身、明心见性。希望,在文人雅士之间,也能产生如伯牙绝弦般美好的千古绝响。

    在一次闲聊中调侃山野清风和余从,你们二位为何能如此相互钦羡且欣赏?山野清风曰:“人生相逢皆是缘,缘来文者彼相亲。”

    缘来文者彼相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来文者彼相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n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