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在离乡时,望月对亲人的思念。自古以来,中秋就被人们赋予了“团圆”之意。
小时候,每到中秋,就会随着大人手指的方向望向天上那轮圆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我被一个个神话传说故事听得入了迷。也因此,常幻想着天上那美丽的故事,有时候,还忍不住随着大人讲的故事往下续编。小孩子的幻想是多么的天真幼稚,小孩子的幻想力又是多么的天马行空。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大胆想象。
伴随着那圆圆的月亮,中秋的团圆也被写进了我的思绪里,并成为流淌在心底的血脉。中秋的团圆大概总是与妈妈蒸的月饼联系在一起。
记得每到中秋节时,上午妈妈便开始和面了。她精心地把面盆刷净,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酵子泡好放在面盆里。用温水将酵母一层一层地沥开,盆里的水顿时由清澈变成乳白色,晶莹剔透。待酵母与水搅拌均匀后,妈妈便开始和面了,满满的一大瓢倒进盆里,用手指顺着逆时针方向搅拌。那散乱的面粉顿时像一个个听话懂事的顽童,随着妈妈的手指在盆里转圈玩耍。当面粉与酵母充分融合后,妈妈再少加入一些温水,将它们活成面团。醒面,待面发酵。
在等面发酵的过程中,妈妈也忙得不亦乐乎。准备蒸甜月饼和咸月饼的辅料,准备蒸包子的陷。将芝麻和花生炒炒,然后放在捣蒜台里捣碎,将它们掺杂在一起后一分为二,一半再加入白糖,一半再加入盐。
待面充分发酵后,妈妈便开始了她的精细工程——做月饼。将面团分成几个大小均匀的剂子,一个个将它们擀平整,一层层地在上面均匀放上辅料。月饼分层级做好后,便开始做花边了。两手配合,分别用上了拇指、食指、中指,拇指在里面把着,中指在外面顶着,食指将几层面边像编辫子一样一个又一个挨着。待几层面饼规规整整地合拢在一起,妈妈又开始在面皮上做图案了,或许画上几个笑脸,或许简单弄上几个花枝,还有的用红枣做个点缀。
生火,蒸月饼。当月亮悄悄爬上树梢,妈妈的月饼也蒸好了。皓月当空,在家的当院里,将做好的月饼放在锅牌上,再摆上苹果。就这样,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上了中秋。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我们伴着妈妈做的月饼渐渐长大,成家。
慢慢的,我们姊妹也学会了蒸月饼。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也会将蒸的月饼端给自己的家人。
每到中秋节,总会怀念小时候妈妈蒸月饼的情景,我们姊妹四人绕在妈妈的身边叽叽喳喳,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就着月光,美滋滋地享用着妈妈为我们做的美食……
今天,又是一年中秋节。我们一家从外边回来都是下午五点多了,来不及洗去疲惫的风尘,我赶紧和面,发面,做馅,蒸包子,做月饼。当月亮渐渐爬上楼,我的月饼也蒸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