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假设出了错
当一个问题反复出现,解决不了,往往不是我们的理论错了,可能一开始就是假设错了!
就像这几天的忙碌,包括端午放假的这几天,总在思考着同样的一个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按照理论框架又努力去寻找是什么的问题,于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百度了好多网站,之前纠结的很多问题,千里百寻的诸多问题似乎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抓手,但今天的讨论结果表明:一开始的假设就是错的,所以南辕北辙,跟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有失落也有窃喜,说不出的感觉,总之一句话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不留神回到解放前”,还得翻土重来!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愿能成为最后一次,看来目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实现!
细细想来,这几天所查找的文献和资料,其实是在为相关的论点找依据而已,或者是寻找一个理由或是答案!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不可能通过造成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那么这次充其量只不过以另一种方式在重复问题而已!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重复了N多次,惭愧!
情绪会限制思维
当你每天在琢磨“怎么办”的时候,只能让自己更加焦虑,在焦虑的情绪带领下,看上去貌似努力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效率或者说效率极低!
同事打电话问我说“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我们的错,凭什么处罚我们?!”你觉得他说话的语气是“?”还是“!”?这种声音在我耳边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路人甲也有路人乙,甚至好多好多。当然都是我熟悉的记忆,而这种感觉足以击败我2个小时!而2个小时内的我绝对是在强迫性重复,反反复复想着同一件事情!而且还是乐此不彼!也真是一种没了谁谁谁的节奏!
这是我的这种情绪记忆在起作用,在我还不知不觉中就被一种东西把它激活了,这种被激活的东西似乎更多的是羞愧或者内疚的情绪体验。欧拉!往往这个时候,至少有三个不一样的自己会站出来应对:一个是感受到这种不好的情绪,并马上去付诸行动,电话打过去,噼里啪啦的一通解释,莫非是想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是找个原因把这种愤怒的情绪转移出去,哇塞!与此同时有的人甚至还没有出现,就已经被带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渲染中!这似乎也曾是我们熟悉的模式,同事朋友之间很多时候,会因为一件事情而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当然争执不一定都是一件坏事,很多问题在争执中得到了解决,或者达成一致,这当然是积极的一面),我这里指的是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互动。
当然还会有另一个自己,觉察到了被激活的愤怒的情绪,然后又觉得此景此情不能和朋友发火,于是压抑住这种情绪,心中一百个不爽,回家后也没有心情去做饭,甚至是带着情绪“叮叮当当”去做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带着情绪工作的,长期以来,在情绪的控制下,“叮叮当当”做出的饭它会香吗?可能只有水(shei)才知道! “冲动是魔鬼”“,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语言,在激烈情绪的影响下,一个人的智商几乎是零!
还有一个自己也许在感受到情绪的影响之后,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把情绪带回家?”,“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释怀?”,当你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 便形成了理性思维,多了些思考和反思,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但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
导致问题有N个原因,而你思考的往往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科学心理学认为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一个人的解释水平永远不可能超过其理解的程度”!
当我们顺着“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即因果思维)去顺藤摸瓜的时候,殊不知瓜可能已经被摘走了,或者是本就没有瓜!因为在顺藤摸瓜的时候,我们大脑中一定有个假设“这是一个有瓜的藤”!当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常怀疑是理论错了,殊不知头脑中的一开始时的“假设”已经出了问题。
当安全事故出现时,不是我们没有安全知识,而是缺少安全意识!我们都曾有一刹那的无法言说奇妙的感觉,当病人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个念头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过,这就好比是我们的前意识,通过觉察我们就能捕捉到信息,而那一闪而过的念头或想法有时候更接近于事物的真像。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于依赖于我们的经验办事,别忘了,经验有的时候是不准确的,甚至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你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摩托车可能很快,但如果去学骑三轮车估计就会受到骑自行车的影响了。
作为一名医生,当病人坐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大脑中先有了一个假设,假设他是“有病”的。所以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会凭借多年的临床实操和练习,从问诊、检查、体格检查等等就开始了。。。我们关注的是他的病,因而顺着病这条藤,看看他的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果!医生倾向于治疗不好的那一部分(即病的部分),而心理医生更多的是关注“好”的部分(即看到心理积极的一面),关注其“好”的部分,思考着是什么在维持着这个“问题”,即维持因是什么。
精神医学视角下的3p理论,让我们看到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而事实上能以3P为纵轴,S-S-D为横轴,岂不就是我们诊疗思维的框架吗?!《精神病学》第五版(第一章第九页)指出:素质因素对应着“为什么她/他容易发病”的问题,诱发因素对应“为什么那个时候”发病的问题,维持因即“为什么病情经常波动、恶化,或者总是好不了”的问题。知道了真的能做到吗?
道路千万条,意识第一条!
我们知道学习知识很重要,学习的意识更重要!出了安全事故,不是我们缺少安全知识,而是缺少安全意识!意识比知识重要!应对风险的能力重要,而风险的觉察意识更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觉察意识?!
意识是清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你有觉察能力吗?
人和人的觉察能力有天壤之别,一个人的觉察能力和安全感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经过后天的训练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关键时候是凭的是本能!您可以没有知识,也可以没有能力,但是得有解决问题需要知识和能力的意识;只要有理这种意识,您就(才)会去学知识,也就(才)会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利用别人来解决问题。
李克富老师曾说过:在问题解决上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那些自己能给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人,比如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给自己提出了“苹果为什么要落地”的问题,并经过努力找到了答案,发现了万有引力!第二类人,自己没有能力提出问题,但却能够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比如陈景润证明1+1,验证了哥德巴赫猜想;第三类人,就是众多不但自己提不出问题,也解决不了别人提出的问题的人,这样的人难以在科学上有所为!但愿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努力使自己不成为第三类人,这一生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强调:解释不同于说明,解释是对说明的理解,理解是说明和解释之间的桥梁!一个人的解释水平绝对不会超过其理解的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