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作者: DJS_3de3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0:17 被阅读382次

                          故乡的老井

                                丁建设

            淮北平原上的山其实都属丘陵,海拔最高的山不过三、四百米。但凡有山的地方,村民大都依山而居,从而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山村,每个山村里都分布着一个或多个形状各异的老井,甘洌的井水经年累月地滋养着勤劳善良的山民,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就如我的故乡夹沟,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有山,只不过有的村子建在山的前边,有的村子建在山的后边,当然,也有的村子在山的东边或者西边,无论在山的哪边,前提是必须有一眼能满足全庄人饮畜用的水井。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有水什么也吃不成,水井才是山村的灵魂。就像各地的寺庙,凡有寺庙的地方,不管山有多高,地有多险,附近必有一眼终年不会干涸的水井。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故乡的庄子不大,从南到北不过三、四百米,六十年代的时候不足五百人,现在已有千人之多了。村子共有两眼水井,一眼在村庄的南头,人们叫它南井,一眼在庄子的北头,人称北井。全庄四个生产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分别取名东南队、西南队、东北队和西北队。东南队和西南队共用一眼南井,东北队和西北队共用一眼北井,两眼井一南一北遥遥相对,且恰在一条中轴线上,每天从天亮到天黑,前来挑水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盛水的大缸,运水的工具就是一根扁担两只桶。生产队的牛场子也配有专门淘草的大缸。水井一般都有比平地稍高一点儿的井台子,井台子附近设有专门洗衣服、淘粮食用的石制水槽。洗衣服或淘粮食的时候,就用一根井绳挂上水桶,把满满的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倒在簸萁形的石槽上,水就顺着上面的石槽流进下面长方体的深水槽里,村里的妇女们就能十分方便地涮涮洗洗了。深水槽下面留有水眼,往水槽里注水前,水眼要先用毛巾堵上,等洗涮好了,再把用过的废水从水眼里放掉,直接流入池塘里。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我家属于东南队,世世代代都是吃着南井的水长大的,南井可谓我生命中的母亲井。喝着南井的水就如同吸吮着母亲甘甜的乳汁!长大后,尽管四海为家,但心中对南井的牵挂却像对母亲的牵挂一样,一直根植在内心深处!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与其它的水井相比,南井可谓别具一格,不同寻常。它的井沿子是一个比磨盘还要大的圆圆的青石板,圆形的井口就镶嵌在青石板的正中央,直径大约80厘米。青石板光滑如镜,井口四周像美人的嘴唇微微翘起,整个井口布满了不知是先人有意雕凿,还是无数个年代井绳与井沿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条条深深的半圆形沟痕。这种满目沧桑且造型别致的井沿子,在淮北山区的老井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却再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井沿子了。好在这眼井至今还在,那别具一格的井沿子还在,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花钱在家里打了压水井,再后来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老井才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井口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用混凝土封上了。虽然封住了井口,却封不住人们的记忆。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的身影是离不开南井涯的,一来因为南井涯有棵大柳树,柳树下一边是水井,一边是汪塘,尤其在酷热难耐的夏天,那可是个风凉水便的好地方。二来南井的水十分地神奇,不涝不旱的时候井筒子只有五、六米深,若是旱天则变成十来米深,而汛期的时候,井水上涨得厉害,有时离井口只有半米不到,只要蔔下身子伸手便能够到清澈的井水,我们便趴在井沿上用手捧水喝。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南井还是一面难得的镜子,我们常常在井沿子边上,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往井里照镜子,一起比谁的牙齿白,谁的脸蛋俊。南井的水质非常好,无论是刚打上来的凉水,还是烧开后的热水,喝到嘴里顿觉甘甜如醴,清心爽口,是任何别的井水所无法媲美的。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南井也有干涸的时候,记得有一年闹旱灾,南井实在无法满足半庄人畜饮水和庄稼抗旱的需要,而变得不堪重负了。望着已经几近干涸的井底,人们一边抓住机会淘井,一边张罗着去北井抢水吃。原本北井是专门供养北头两个队的,现在全庄的人都来车拉人挑,拥挤的程度便可想而知了。为了抢水,好多人鸡叫头遍就起床了,唯恐抢不到可以饮用的清水,通往井涯的土路上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当北井也不堪重负时,便会因为争水而惹出一些矛盾和纠纷来。因为年轻人火气太大,三句话没说开便大打出手,但大家一个庄里住着,彼此之间乡里乡亲的,往往这边刚打过,那边又握手言和了。而当北井也被抢得水干底现时,就只有动用装在平板车上的汽油桶,到邻近的来庄子借水了。来庄子的大井在庄子的中央,四周是个很大的广场,可以停放很多水桶和水车,四方四正的井口大约二米来宽,可以同时容得下四个人一齐提水。井台子也有七八个平米大,可以站得下五六个人,据说来庄子的井从来没有干涸过,因为井下的泉眼一直通到很远的东海。来庄人非常讲究,总是先让外庄的人打水,瞅着外庄人什么时候打好了才去打自己家的水。那时候电影《龙江颂》正在各地巡映,来庄的大队干部就在大喇叭里一再强调发扬龙江风格,就是只剩一瓢水也要让兄弟庄的乡亲先喝。所以尽管水贵如油,但在龙江精神的鼓舞下,大家和衷共济,同抗旱魔,每次都能渡过难关。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坝为当地百姓挖井的故事,老百姓为了感谢毛主席,在井旁立了块“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的牌子,我当时就想俺庄的水井为什么没有竖起这样的牌子呢?我曾经好奇地问过大人,但他们都不知道井是什么时候打的,是谁打的。爷爷说,你去摸一摸井沿子上井绳磨出的深沟沟,就知道这井的年代有多久了!爷爷还说,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多亏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多亏了共产党,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人都是有感情的,对老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依恋。但那时大人们更担心的则是孩子们成天在井涯边玩耍,别不小心掉到井里,因为那时农村潜在危险只有水井和汪塘,不像现在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的不安全,那会儿路上就没有什么机动车。还有那些日子过得不舒心的刚烈女性们,只要闹起家庭纠纷来,首选的绝路就是跳井。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千家万户,就是想跳压水井也成了笑谈!而那些老井留给人们的大概只有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了。在邻庄离山铺,人们偶尔还会听到“三山夹一井”的美丽传说,却再也无法找到那处老井的踪迹。而谭庄子东湖的老井,有人亲眼见到过一条貌似美女的大莽蛇之类的传闻更是查无实据。但淮海战役时老百姓踊跃支前,冒着生命危险从老井背水上山慰劳子弟兵、和平时期部队野营拉练住在老乡家里,战士们不仅每天为房东打水扫地,临走还要把水缸挑得满满的才肯洒泪惜别的爱民故事倒是传颂至今。

    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觅乡愁之——故乡的老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qp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