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诚不息

至诚不息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11:53 被阅读0次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上文说到,诚是天道,是圣人的境界,明,即明善,明明德,由天道而明善,是人的天性,也就是率性之谓道;从明善的功夫入手而达到至诚的境界,这是修道的功夫,也就是修道之谓教。所以,从本源上讲,诚则明善;从功夫上讲,明善则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一个闭环。

这是第二十一章,是全文的核心,它与第一章的内涵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章是从本源上说,而这一章则从人的境界和功夫上来说,性道教与中庸的连接就是一个诚字,诚是中庸的境界,诚之则是中庸之道。

第二十二章解析自诚明,即率性之谓道。至诚之人能尽己性,从而尽普遍之人性,从而尽万物之性,从而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因此至诚之人可以与天地并列。

圣人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天生至诚,那么其他的人只能学而知之,利而行之,或困而知之,勉而行之,这就是致曲,就是在内心深处那些细小的、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志意上下功夫,实际上就是戒慎恐惧和慎独的功夫,也就是诚之。由致曲而至诚,就是自明诚的功夫。这是第二十三章的内容。

通过致曲是否达到了至诚的境界,这个是可以验证的,至诚如神,至诚必有象,故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这是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子思首先告诉我们达到至诚的境界必须靠自己,即诚之必须践行,至诚之道就一条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一个闭环,也就是说诚者,物之终始。故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既成己,必成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也就是第二十二章所说的,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说圣人必是自觉而觉他的。

相关文章

  • 2019-08-07

    至诚不息

  • 同霞琐事第609篇

    今天听的常来微聊的主题是《至诚不息》,对“诚”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至诚不息,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坚...

  • 民间格言,确有道理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 【每日经典品读】2

    【经典原文】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选自: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 ...

  • 《中庸》句解第十二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

  • 中庸:修行到精纯极点

    《中庸》 1、白话:真正到达诚的境界,没有停止的时候(自强不息,念念至诚),永远不断。不断自然见效果,是无穷突破一...

  • 君子应以真诚为贵

    “生命不息,真诚不已”。 儒家修身养性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至诚无止息”。 人们弘扬真诚美德,就会使真诚变得犹如天...

  • 五律·游子吟(其四)

    【题记】故乡成他乡,故乡成远方。故乡故园故居在,慈母慈父慈爱怀。游梦回忆,至诚不息。 五律·游子吟(其四) ...

  • “咒语”之妙用

    这段时间发明几个咒语,征对不同环境和状态使用,效果还不错。 一、 自强不息,战胜自我。 二、至诚无息。逝者如斯夫,...

  • 正大光明 厚德载物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所以,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没有止息就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诚不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qv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