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拜菩萨求菩萨,那么菩萨持念珠,又是在与谁求?应该是…自求罢……
所以想来,诸多道理根本相通。儒家学问,其实也有一个自我内求、往深处求的过程,问题也有,那就是因为圣贤道理,只教你往高处去,不会教你如何去挣钱养家糊口啊,不会教你如何与坏人好似打架一般的斗心啊,一句“亲君子远小人”,就六个字,我们后人够用吗?道理是真的好,却不太切合实际。
几乎每一代的读书人,总觉得自己所处的当下世道太不好,骂天骂地,怨人怨己,是不是因为自己读书多了,岁数见长,人生路长了,见过了更多的不美好,对于苦难的理解更深刻了,才有这种悲观的认知呢?是不是世道其实没变得太好,却也没有变得更差呢?这些可能,是不是要想一想呢?事实上许多苦难,是没人说,书上不会写的,就算写了也字数也必然不会多。
美好之人事,相较于诸多切肤之痛,好像前者,自古从来,就不是后者的敌手,并且后者从来是以寡敌众,却能次次大胜。
私以为不是道理当真不好不对,就因为太好太对难做到,做不到的,总有很多人,便会不怨身边无理之人事,反而去理直气壮怨怼道理与圣贤,为何?书上道理不会说话,万一圣贤听见了也不会如何啊。怎么办呢?那就出现了许多意思折中的老话,以及茫茫多的“俗话说”,比如那句“宁惹君子不惹小人”,有道理吗?好像深思了便总觉得哪里不对,没有吗?怎么可能没有,天下世人,几乎所有人,都是实实在在要过日子的人,所有的家底和香火,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所以这么一想,这句话简直就是金玉良言。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一些人事,是我最厌烦的,那些聪明又不够聪明的人,既然都坏了规矩得了便宜,那就闭嘴好好享受到了自家兜里的利益啊,偏要出来抖搂小机灵,还故意让人“撞”见了…这些读书读到狗肚子里的人心里的想法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之心中大快意,管你世道不堪多涂潦。”许多想法有过,再来改过,反而才是真正少去了的那个‘万一’。可悲吗?我却觉得另一句“老话”说的到火候,那句话关于“报应”,报应不爽…
也正是长大之后见过太多的人心险恶,阴私幽微,莫说是去看了,躲在远处不去闻,都会恶臭扑鼻。可是…问题在于,我这个人偏偏喜欢看一看闻一闻,乐在其中。但是我的耐心又不太好,所以我是当不来真正道德贤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