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哪里不是很大的时候,都会定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什么呢?因为算是组织成一个团队了,总要有点精神要素把人给团结起来,这个三个东西就被拿出来用了,但最后大多数情况都会流于形式。
原因在于两个:
第一,制定愿景、使命、价值观都是纯粹有老板自己个人的意愿,自己想出来,自己写出来,员工都不知道甚至,怎么会有认同感?
第二,没搞懂这三个词背后的意思。
我们说“愿景”是什么意思?
这个部分是对内的,也就是大家希望企业、组织、团队未来要发展成一副什么样子,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未来理想生活的一个愿景,这个就是纯粹对内的一个理想状态。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不管企业大小,老板的水平高低,在写企业“愿景”的时候,都会写“成为什么什么第一”等等这一类词,其实对于普通员工来讲,你是不是第一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多都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因为你企业的“愿景”里面,都没有我员工的位置,我凭什么要在乎你是不是发展成行业第一还是什么最好呢?
这是很多企业在设想整个组织愿景的时候所漏掉的部分,就是你的组织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就是你的员工,但是你却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就像有女孩问男孩你未来理想的什么是什么样的?男孩描述了半天,女孩发现在这个男孩的愿景里面,完全没有自己的位置,你说这个女孩是什么心情?
一样的道理,企业的愿景,当然可以包含一些行业发展的愿景,比如成为行业第一,但是也需要包含员工,必须是所有员工的共同愿景,你不能光说公司想怎么样。
下面看一下华与华的企业愿景,可以作为模板来参照:
到2036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咨询公司;
有一大批骨干员工在行业享有盛名,全体员工平均收入在中国所有行业排名最高;
华与华方法(超级符号理论、品牌三角形理论、品牌资产理论)成为全球主流专业理论,并在全球商学院和大学讲授。
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哪怕像丰田这样的制造企业,也把发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改善提案来参与企业的经营。
员工不是公司的“人力资源”,而是公司的目的之一。比如华与华就没有“人力资源部”,而是“员工发展部”,因为他要建立“员工自治的事业社区”,帮助每一个人成长进步,推动每个人交现个人发展更大的可能性,共建近悦远来、与客户共享的理想国。
你会发现,如果你的愿景当中,员工在其中是重要的角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自主意识,积极性能不高吗?关键是你压根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人家不把你当回事也就是自然地了,哪怕表面不敢, 背地里、潜意识里一定就是不把你放在他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生愿景里的。
第二个,是经营使命,这是一个对外的说法了,企业要能赚到钱,要能获得社会给他的收益,那么就必然得承担一个使命,给社会创造点价值,这就是一个企业的使命。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做生意赚到钱;比如华与华的使命是“让企业少走弯路”,那么他经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让企业少走弯路、早点成功去进行的。
一个企业一旦确定了经营使命,就相当于一个人定了自己的志向,那么之后在经营层面做的所有动作,就都是围绕这个使命来做,要看一个企业的使命是真的还是假的,就看他,是经营为使命服务,还是使命为经营服务?真正的使命,是这个使命拉着企业的每一步的经营动作,使命没有什么用处,全体员工包括老板都要为这个使命服务。
如果一个老板看到一个风口激动地不得了,立马就把自己的使命给忘了,那就是假的使命,只是写出来看看的,一旦有机会、有风口,立马就把使命抛到哪里都不知道了,而他当初写这个使命,很有可能是为了让经营更叫有效才写的,这就是纯纯的假使命。
第三个,叫价值观,在同一家公司,我们都会发现,不管有没有文本化,大家对于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等等,其实有一套共有的隐形规范,也就是大家都认同,只是没有变成语言文本写出来。
那么价值观为什么要写出来呢?因为价值观是支撑企业经营使命、愿景达成,大家团体所需要具备的重要意识和观念,比如阿里巴巴的“拥抱变化”可以让全体员工不断创造新业务来维持企业的持续增长,这个价值观是直接指向达成企业的经营使命的。
所以,价值观不是你想定什么就定什么的,当然这里面必然有人的因素,比如老板本人的个性,老板本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小企业,但是起码,这个大家共有的价值观是能够帮助企业达成使命,实现企业业绩增长的。
比如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观一般都强调“创新”,因为只有创新可以活下去;比如华与华的价值观叫“不夸大、不骗人、不贪心”,他是面向B端企业客户的,他只有靠真本事、说真话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持续有新的客户过来,所谓“近者悦、远者来”,所以所有员工都只靠真本事,不靠吹嘘、吹牛来拿下订单,这就是他的价值观是配合他的经营理念来实现企业的增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