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徒步至隔壁郑板桥先生的故居去看看。故居座北朝南。冬日的暖阳徐徐照在瓦楞子间。古朴的房子,深深的庭院,高高的格窗。门额堂内墙壁上有赵朴初、刘海粟题写的“郑板桥故居”、“郑燮故居”两块大匾。人还未走进去,就不得不肃然起敬。
故居粉墙黛瓦,庭院东侧花墙下有一八角门,内有先生书斋,案牍之前还放着先生的诗词,这里应是先生读书写字作画之处。墙上挂着先生的字“难得糊涂”。书斋前面有一丛瘦竹,潇潇夜雨,雨打青竹,先生磨墨作词运笔。
板桥先生堂屋客厅内,陈列着郑板桥古铜塑像,背后壁板上为翠竹漆画,墙壁上悬满书画墨迹楹联。先生家卧室里钱柜床,站柜,椅子是为数不多的家俱,先生就在此聊避风雨。在西侧的厨房间,有小土灶有先生的诗句“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想一想,在矮桌之上,一壶菊花茶,热气袅袅,先生呷着茶,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走在先生故居的庭院内,散着步,糊里又糊涂。先生不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先生有“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花香蕉露重,茶熟竹烟轻”。“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先生是“诗、书、画”三绝,三绝之中又有“真气、真意、真趣”。先生他恬淡清逸,朴素高远。
先生讲:“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瘦石兀然而立,几竿修竹傍石而生,竹身清秀挺拔。数箭兰,数竿竹,数块石,板桥先生的竹,与诸家不同,他往往把幽兰丑石青竹生动地组合在一幅画面上,予以尽情的发挥,让人体会笔墨之外的许多思想。虽不着色,却秀色青翠,超然风韵。
庭院里有游廊亭榭,有池塘残荷,有后来政府兴建的清风轩。窗里幽兰窗外竹,粉墙黛瓦,暂避喧嚣。一抹阳光照在身上,庭院里没有其他游人,独自竹径而行,感受板桥先生生前的情怀,静听自己脚步之声,享受尘世的淸欢和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