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8

作者: JeetChan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2:24 被阅读0次

Day 28

一转眼已经是第 28 天了,谈不上收获,但总算是一个开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慢慢开始没东西可写。所以决定作出改变,如果没有素材,那就分享一首英文儿歌背景。最后是一些可能无关的感想,年底了,喜欢回忆,也不是完全无关,因为曾经尝试以英文儿歌学英语。

问题——为写而写

开始有一种为写而写的感觉,
质量自然也是不高的,一来是输入太少,加工也有问题,还保留着以前看小说的读书方法。二来是实在太忙了,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时间都很晚,然后还要去翻书才有素材,就会有一种赶任务的感觉。这样即使每天只是 100 字以上也会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为写而写就会违背了初衷,达不到以写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当时的计划是,如果没有时间读一本新书,就分享工作中的思考又或者读书时所学的知识。但是工作有时会比较机械化,不是每天都会有感悟,就像工作日志一样,只是流水账;而分享过去的知识,又必须尽量保证严谨性,时间上不允许。由于已经不在原来的专业上工作,凭着笔记和课件去写难以保证严谨性,大部分课本已经遗失,笔记也比较模糊,没有注明出处难免误导。就如提出知识分类的安德森,在中文搜索环境下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在《心理学史》中也没有(未仔细检阅);又或者一些术语在原笔记中没有标明中英文而有可能产生歧义,就如常用统计图中的“直条图”,在数据可视化中更多称为“柱状图”,英文为 Bar Chart ,每天都需要时间去查证的话时间上也是不允许,毕竟还得以工作为主。

心理学史.jpg

改变——分享一首英文儿歌

家里有一个英文儿歌播放器,里面烧录了 100 首儿歌,如果当天没有素材没有时间,睡前一边听着儿歌一边写下歌曲背景,这样就可以达到放松心情又保证有东西可写,不会造成抗拒的心理。

英文儿歌播放器.jpg

感想——我与英文儿歌的故事

说起学英语,都是泪,读书时代学了十几年,工作后又是放弃、重学,断断续续,如此循环。从早期的书本,到后来的报班,不少折腾。早些年 APPS 未普及,词典书都不少买,也少不了赖世雄老师,新概念,甚至是学英语传记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不知名的,搬家丢弃的都一大箱;也上过线上线下的英语班。

我的部分英语书.jpg

有一段时间迷恋学习方法,什么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 假说,罗塞塔石碑等等,最早从天涯社区追漏屋老师的贴,不解馋,直接把他的书《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买回来一口气读完,然后也是没有然后。线上培训的兴起,什么看美剧学英语,看 TED 学英语,听歌学英语。我又来了,听歌学英语,居然是遇到了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既然是听哥,儿歌也是歌 ,儿歌怎么样?节奏欢快,韵律感强,结构重复!不错嘛!当时选择儿歌是受到“沉浸式”的影响,回到婴儿状态去学习。也因为家中有几位亲戚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她们也在学校教孩子们儿歌,我想我以后也会用得着。记得以前我的 kindle fire 里全部都是儿歌,动画,最近翻看了下,喜马拉雅还订阅着廖彩杏的书单鹅妈妈《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等。

装满儿歌的 Kindle Fire,已开不了机.jpg

现在,我再听英文儿歌已经不是为了学英语,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甚至是一种了解音乐的心态,以后教育,互动的心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t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