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斋供僧的由来,是始于佛世时目连尊者,为欲救拔他的母亲脱离饿鬼饥渴火烧之苦,于七月十五日设斋供养诸大菩萨贤圣僧,以此功德,回向其母脱苦生天。后来各方的檀信居士们为了要超度先亡,或者植福延生,就到名山古剎的大丛林里,打斋供养清净福田僧。
溯古追源,最早之千僧斋应始于《佛说盂兰盆经》,佛弟子中天眼通第一之目犍连观见亲母堕于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无饮食,目连尊者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焰,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遂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指示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诸佛僧众,以此殊胜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七世父母皆得解脱。由是后世亦盛行此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以是义故,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常设饭食供养千僧,虽死不断。其子阿阇世王秉承王教,于宫中亦常设千僧供。佛陀入灭四个月后,摩诃迦叶选取千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作第一次经藏结集,为毋阙法事,阿阇世王令人每日送饭食供养,迦叶亦不多取一人,仅以千人为数。此为释尊时代最初之千僧斋,亦是僧人毋须托钵,接受檀越定期供养之开始。
僧者,比丘之通称,我国及日本,皆称比丘为僧,僧人具有五种净德,于三宝中称为僧宝。出家修行,不务世俗营生,是故比丘亦名“乞士”,上乞无上菩提,下乞色身供养,众生供养得福故亦名福田僧。诚如昙延大师临终嘱咐隋帝,末代凡僧,虽未必如法,惟简善度之,自招胜福,倘随意毁之,则自招祸。帝闻之更哀恸不已,痛失良师,罢朝三日,设千僧斋以表其敬。
佛法东来我国后,南北朝以来之历代王侯贵族亦常举行千僧斋会。如陈后主(公元586年)诏请智顗大师为皇太子授菩萨戒,设千僧斋;未久,隋军攻破金陵,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炀帝)礼请智顗大师为授菩萨戒,王赐大师“智者”之号,并设斋供千僧;智者大师入寂后,大业元年(605),杨广按大师所遗图画,在天台山下建寺,即位后亲赐国清寺名额,并于11月24日大师忌辰,设千僧斋会追悼;唐贞观八年(634)穆太后建弘福寺,尚书虞世南上疏朝廷,讲述自己早年忽遇重病,发愿托佛力,病愈之日奉设千僧斋,希生生世世常无疾恼,七世永离怨亲,病果痊瘥,王被疏文感动,亦为穆太后设斋供千僧;懿宗(871)于禁中设万僧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亦于内殿设千僧斋会。
千僧斋会,功德广大,应验非常。据《佛祖统记》载,隋炀帝于智者大师忌辰设千僧斋时出现奇应,当时司案点名,千数满足,但临斋受供时却多 了一人,众人皆说是智者大师化身来受国供,是日午后,大众开启停放大师肉身的灵龛,只见床帐皆空,遗体不见;唐朝时,京师春夏不雨,皇帝下诏沙门释不空祈请上苍三天内降雨,法事开始之第二天已大雨倾盆,万物苏复,皇帝赐大师紫罗衣及杂彩百匹,并设千僧斋以报其功;宋太祖笃信佛法,未登大宝前,见周朝毁佛像,常伤感说:“毁灭佛法,非社稷之福。”登位后,即下诏兴复寺院,见沙门必作礼,亲手送食物给他们,并对左右说:“吾杀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建隆五月逢大旱,太祖皇帝往辛相国寺祈雨,进蔬食,设千僧斋,大雨即临。可谓有道之国,必隆佛教,有道之君,佛法必宏。
佛经中说供僧德
『增一阿含经』卷一云: 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
1.身相端庄。 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 4.快乐安稳。 5.成就辩才
供僧的功德,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大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
唐道宣律师,持戒严谨,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师问天神:“人间作何功德最大?”天神敬答:“斋僧功德最大!”
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下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出家众仰仗修行,进德修业;在家信众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长。也由于信徒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而能积极弘法利生,将佛法遍布世间,居士于此因缘供僧,可谓护法护教的菩萨行。
浊世供僧福泽长
众生处于此五浊恶世,所面对的烦恼,似乎从未稍减,不是战火频仍,便是天灾连连。有人得享盛世繁荣,却又精神困顿,五毒炽盛;如再受经济困境煎熬,则更如火宅之人,痛苦不堪。以此十方供僧功德愿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并让有缘众生能够发菩提心,广种福田,积善消灾,解厄除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