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心经》的初步认识

对《心经》的初步认识

作者: 落兽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6:33 被阅读0次

阅读了蔡志忠的《智慧彼岸的微笑》

一.《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心经》是佛陀对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子说法。

佛教是心的教导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

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佛教,可以说是佛陀对众生如何正确使用心的教导,人会产生痛苦烦恼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佛陀透过“心经”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心,令心寂灭不生妄想妄念,以达到寂静的智慧彼岸。

本书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心经》的原意,希望读者能清楚明了,并依循佛陀的教导调御自己的心,无论面对何种情境都能身心清净,活出自己的天堂境界。

二.《心经》解密

1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当初有一位擅于思考自我存在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做最深层思考……

他发现:我们自以为有个不变的我存在,透过自己的感官去察觉外在一切,这样的观念是错的!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了!情境只是因缘聚合的不实现象,若能无我地融入现前情境,痛苦烦恼便不再产生了。

2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啊!一时聚合的情境是无实现象,无实现象是短暂情境,一时情境即是现象,现象即是一时情境。我们的主观想法

3.《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子啊!情境只是一时变化,没有好、坏、顺、逆、净、垢、增、减。

诸法空相

宇宙中任何事物必然变化,

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

4 《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因此,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不要想它怎么来、怎么去,不要以自我立场去分析眼前情境,也没有所要分析的对象,没有主观想法。

五蕴:色、受、想、行、识。

色是外在变化的情境,

受想行识是面对情境时生出爱憎分别。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5. 《心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眼前情境没有顺逆,内心也没有爱憎分别。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苦无从产生,也没有苦需要消除。身心与当下合一,无所欠缺,也无所得。

无无明、无老死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苦思,觉悟出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痛苦产生的十二因缘次第过程。

无明:一切不如实知,是苦因的缘起。

老死:苦的消逝,因为诸行无常,任何事物瞬时变化,苦也会消失。

开悟者一心不生,因此没有苦的缘起,没有苦的消逝。

6 《心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虽然无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实相。他的心没有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豁然顿悟。

远离颠倒梦想

迷惘世界由心所生,我们所看到的情境如何?来自于我们的心如何感受!

无明众生因为不如实知,而处于迷惑的妄想状态。修行者远离颠倒梦想,而达到清净自在一念不生的最高觉悟。

7 《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都依智慧到

彼岸的方法,达到最高觉悟

8. 《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因此我们知道,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

能除一切苦,佛陀还没开悟之前,也是个内心充满痛苦烦恼的此岸众生,他在菩提树下悟通了痛苦烦恼产生的次第过程,以及消除痛苦的无我法门。

当我们不再执取自我主观与外在变化的情境,而是内外融而为一,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痛苦、烦恼便不再产生了。

9 《心经》:“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抵达智慧彼岸的美妙境界,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只能以咒语赞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所有过去现在未来开悟者们,都是通过这个方法抵达寂静的智慧彼岸。

其实并无真实的此岸与彼岸,此岸即是众生的心态,彼岸则是开悟者的心境。

寂静就是一念不生,面对眼前情境,心不起生灭,

苦也无从生起。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揭谛=去,波罗=到彼岸,僧=众人,菩提=觉悟,萨婆诃=迅速成就。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去啊,去啊!去彼岸啊!

大家都去彼岸,迅速完成开悟多美妙啊!”

三.色与空

世间一切有形的情境叫作“色”,色是因缘和合所生,只是一时的无实现象叫作“空”。

色是空的展现,空是色的本质,

因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陀把变化过程看成空性,世间永不止息的变化,人的一生也都随时在变化。

宇宙万象各呈姿态,其本来无非是空;

空又以千姿百态的形象呈现,无非是色。

所以在见物的同时,也见空的本质,就不会执着于物。

四.什么是正确使用心的方法?

就是把心当成镜子一样如实反映当下,不以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看待事物,也没有我、人、主、客、时间的分别心,能随时随地无我地融入于当下刹那,这便是最高的空的状态。

当我们的心不再有“我、我所有”的观念时,没有所谓好或不好的分别判断,分分秒秒地活在当下刹那,无我地与情境合而为一,这便是抵达寂静智慧的彼岸。

彼岸并不在另一个世界,不在别处,

而是确确实实地活在现前此时此处。

相关文章

  • 对《心经》的初步认识

    阅读了蔡志忠的《智慧彼岸的微笑》 一.《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心经》是佛陀对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子说法。 佛教是...

  • 对冥想的初步认识

    在2010年的时候,当时和闺蜜合租,大家总觉得我自我,有时自己莫名就会焦虑,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当然每次脾气过后,都...

  • 对前端的初步认识

    什么事B/S 1.B/S中的B是指browsers,是浏览器的的意思,S指server指服务器。2.B/S架结构的...

  • 的初步认识

    在 Coursera 学习 HTML CSS JavaScript for Web Developers 的时候,...

  • 对学习的初步认识

    学习。对于这一个词语的理解方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的学习指的是通过种种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在...

  • 对惯性的初步认识

    惯性是物体运动特性的体现。也是牛顿力学一个主要了内容。利用惯性定律在机械设计上也有很多应用之处,除此之外也要看到人...

  • 对陈皮的初步认识

    进入秋天,最近天气变化较大,特别想喝陈皮水,拿出了之前所剩不多的一点陈皮出来喝,想再入手一点来续命,发现陈皮又涨价...

  • 对理财的初步认识

    对于每月拿着固定收入且没有任何特长可以开展副业的上班族来说,学会理财,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对理财有一个很肤浅...

  • 对Promise进行初步的认识

    Promise的作用 1、更好地处理一些异步处理,解决以往以多个callback函处理异步的不友好的写法2、更好地...

  • 我对写作的初步认识

    一直都想着写作,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行动,我说的种种原因只是我对写作的重要程度不够。 去年我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心经》的初步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u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