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竹桃苑内刊高中语文教学
孔子学校选班委,猜猜学习委员是谁?

孔子学校选班委,猜猜学习委员是谁?

作者: 好风似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09:00 被阅读47次

    读《史记·孔子世家》,为孔子学校选班委会成员。子路凭借着自己先天的身体条件、不断精进的道德修为以及出色的管理才能被推荐担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今天我们来讨论学习委员的人选,你心目中的学习委员是谁呢?我推荐一个学习委员人选——颜回。

    推荐理由:颜回学习能力强,又肯下功夫,对知识有独到见解,对"道"孜孜追求,在人不堪忧的环境中,颜回仍学道志道。而其在追求“道”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乐”。颜回身上呈现出了儒家的理想人格,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得到了老师孔子的高度评价,可以胜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

    人物介绍: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公元前521年出生,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颜回十三岁时师从孔子,他的父亲颜无繇也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生前没有出仕,只是在孔子学校讲学并与老师一起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死后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主要事迹:

    刻苦学习悟性高的颜回。

    颜回并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天赋异禀的好学生,相反他开始给老师孔子留下的印象是笨笨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安国评注这句话说:“于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也”。在这一点上颜回和子路完全不同,子路喜欢第一个提问也喜欢第一个回答问题,而颜回只是默默地把老师教的内容记下来,下去之后消化,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颜回的学习能力有多强?我们从孔子和另一名尖子生子贡的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学习更好一些呢?子贡说我怎么敢和学神颜回比呢,他学到一可以据此掌握十,而我只能学一知二。孔老师感慨说:嗯,不如呀,我和你都比不过颜回。

    孔子承认自己学习能力不如颜回,一方面是圣人的谦虚,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颜回就是班级里学神一样的存在。

    我们现在读来十分挑战智商的《易经》,孔老师是五十岁开始学习,颜学生二十岁就可以和老师讨论这本书了。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东晋李轨注《法言·问神》中记载“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

    教学相长,不知道是因为老师晚年开始研究这本书,聪明的学生受到熏陶,开始学习呢,还是学生对这本书感兴趣,负责任的老师受其启发对这本书开始研究?无论哪一种师生之间可以一起讨论也是双方的幸事。

    颜回去世后,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孔老师给了这个好学的学生以最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学生颜回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足以让他胜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了,只是颜回可以担任这一职务不只是因为他学习能力强,更因为他德行高尚。

    安贫乐道德行高的颜回

    《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段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

    子贡说:老师的文章我们可以听得懂,可是老师对于“天道”与“性命”的理解,有点听不明白了,为什么呢?何晏集解说:“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之。”

    所以说不仅子贡觉得老师学问高深,颜回也接着喟叹,感慨老师学问之高之深,即使自己愿意持之以恒地学习,也追不上老师的步伐。颜回的话里还包括了孔子的教学理念:“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体现的是孔老师除了教学生学习,还教他们做人的教学理念。颜回正是在老师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谦谦君子。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以颜回一直把老师的教导——克己复礼作为自己处世的标准。

    《孔子家语》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孔子和弟子们被困在陈、蔡之间,七天没尝到一粒米。后来颜回找到米煮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抓起笼屉中的米饭放到自己嘴里。饭熟的时候,颜回拜见孔子并奉上食物。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吃米饭,故意说起想用这祭奠先人。颜回说:“不行呀,刚才煤灰掉到笼屉里,我舍不得扔,把那小块粘了煤灰的米饭吃掉了。”

    按照“礼”,祭奠先人的饭食必须是未曾吃过的,孔子这样说当然是想试探颜回,但颜回德行无亏,既没有偷食而且还诚实。于是孔子发出了有名的感慨:“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知人不易,但在长期的相处中,老师孔子对学生颜回还是非常了解的。当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回来后,颜回依然回到他的陋巷。孔子感慨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孔门弟子,而且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在《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一诗中写道:“从今置之勿复道,一瓢陋巷师颜回。”

    颜回的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也是儒家义利观的体现。孔老师说:“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希望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被推行,却不被采纳,但他也不妥协;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老师最坚定的追随者,他一生虽未出仕,但胸怀天下,志向高远。

    胸怀天下志向高的颜回

    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一章中孟子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滕文公对话中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就算是孟先生临时虚构的也可以体现出后世对颜回的认同,孟子借颜回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努力,人人皆可成为尧舜一样的人物。

    《荀子·哀公》中记载了一个颜回与鲁定公问答的故事,在那则故事中颜回从东野毕不爱惜马推知他的马将逃跑。鲁定公问怎么知道他的马将逃跑时,颜回也用舜的故事类比,认为君王应该“巧于使民”,这其实体现的是儒家最初的“仁政”思想。

    《庄子·人间世》相继虚构出“颜回见仲尼”等几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借颜回的话语来具体而生动地阐明了庄子的思想。其实颜回的没有出仕与道家的不出仕是不同的,颜回一直胸怀天下,但当时的天下乱纷纷,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他选择了退而教书。

    孔子曾经对颜回说:“有人采用我们的主张,我们就积极出仕实施它;如果没有人采用,我们就退而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只有我与你有这样的坚持呀。”孔子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孔子世家》记载:

    在孔子与众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时,孔子曾经就自己坚持正道却陷入困境先后用同一比喻问过子路、子贡和颜回三个人。

    子路说可能是我们在“仁”和“知”方面做得不够吧;子贡说老师的主张至高至大,天下人理解不了,老师可以稍微降低一点;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容然后见君子”,体现的就是颜回坚持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不向现实妥协,“知者自知,仁者自爱”的精神同样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司马迁就从这种处逆境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其完成《史记》;苏轼写“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其实何尝不是践行的“自知”与“自爱”的精神。

    综上所述,“三高”青年颜回完全有能力担任孔子学校的学习委员一职,只是他不能善始善终,因为他先老师而离世。

    颜回的结局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他的去世时间有争议,但我认为四十岁去世比较可信,因为颜回随着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孔子68岁,颜回38岁。之后他又帮助老师整理典籍、讲学,在四十岁去世。

    颜渊去世,孔子哭着喊:“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去世的前两年孔子的儿子孔鲤离世;颜回去世第二年子路遇难;接连遭受儿子和像儿子一样的弟子离世的打击,年迈的孔子身体每况愈下,在子路遇难第二年,孔子的人生也走到尽头。

    孔子与颜回,是师生也是知己。孔子的寂寞可能只有颜回可以懂,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以及对理想坚持的执着。

    孔子学校班委会选举工作还在进行,最重要的班长人选下一期产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学校选班委,猜猜学习委员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u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