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便停留在家中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许多的孩子也因为没有开学而滞留在家中,因此有了很多相互接触的机会。说实话,有时候和他们呆一起,你会被他们的一些看起来非常愚蠢的举措逗笑,但有时候,你也会被他们的某些举动气的牙痒痒,恨不得直接一巴掌呼上去;有时候,他们表现的十分乖巧,善良体贴,而有时候,他们却表现出魔鬼的本性,各种破坏。这,是小孩的天性。
有时候,孩子调皮是好事,因为这证明孩子很活泼、外向。然而,有的孩子调皮过了头,并且不听劝阻,这就是我们平时称呼的“熊孩子”。
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熊孩子喜欢搞破坏,以自我为中心,奉行我开心就好,即使可能会造成全世界都不开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一种:家长的教育有问题。很多人都说,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至少一个熊家长。一个“熊孩子”背后与其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大多数的“熊孩子”都是被溺爱的孩子,在家是皇帝,以为出门也是皇帝,才造成了众人眼中的熊孩子。
熊孩子的成长
很多人的想象中,熊孩子长大后不是打架斗殴就是无理取闹。
熊孩子从小就形成一种认知:只要我想要,就没有得不到;天下我第一,谁都听我的。而这种认知,造成的结果是没有自制力以及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消费上,从小想要什么家长给什么,长大后,这种付费模式便由他们的家长转到自己身上:自己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于是花呗、信用卡……无休止的负债。
情感上,从小极少遇到挫折和反对他的人。长大后,失去了保护他的参天大树,生活中的挫折和否定扑面而来,必然会击溃这些“熊孩子”。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越长大越明白这个道理。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闯荡,但是你能护得了一时,还能护得了一世吗?未来的路,总要他们自己走。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与渔,及早让他们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并帮助他们,培养他们自己走出困境才是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最好的爱。
熊孩子的拯救
熊孩子要治,但是怎么治?我们要整治必须要师出有名,否则别人会反过来说你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公众场合的熊孩子:
如果你在公共场合遇到一个熊孩子,要怎么应对?这类问题在知乎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解答。在《奇葩说》第六季有道辩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傅首尔也给了我们另一种对付他人熊孩子的方法: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亲戚的熊孩子:
经常看到有网友发某亲戚家熊孩子到自己家破坏自己的手办等各类事物,和自己抢东西等等。对于这类熊孩子,如果亲戚会约束一二,我们大家就相安无事;如果亲戚对于此类事情无动于衷,那么我们要本着大家都是亲戚,我帮你教育孩子的原则,对熊孩子进行教育。
自己家的熊孩子: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熊孩子,恭喜你,起码你意识到了。此刻,反思一下家庭的教育方式。熊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或多个熊家长,想想到底是哪方面导致了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熊孩子。
其实不管是别人家的熊孩子或是自己家的熊孩子,对于整治这些熊孩子现在也有很多的声音,其中一种说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当然我是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的。他们得到的关爱和快乐已经够多了,而他们的这种快乐,却造成了别人的痛苦。所以,对于熊孩子,尽量给他们添堵吧,不需要在制造更多快乐给他们。
只有当我们不再迁就他们,附和他们。才能让这些熊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当遇到的挫折多了,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成长。(当然也不是指特意去给他们添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