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清单。我们都是环境,社会的产物,我们离不开它,你以为是自由的,其实,是有所限制的。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
在工作中,我们有周记,有月报,在生活中,我们会有每日的记录,这样,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据可查,有可以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面,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也有很多书籍介绍记录的方法,有一些很繁琐,有一些很简单,在最近读书的过程中,读到了曾国藩。
从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初一立志自新日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办法是“日课”,这个方法是理学家们常用的修身之方。
通过写日课,曾国藩练就了过人的“研几”功夫,并受用终身。几,就是“细节”,研几,就是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
不管再怎么书写,我们都是为了做事,而“知”与“行”孰重孰轻,历来争论不断。
其实,它俩是相互发生的。就如我每天写作,我的方法是:先列主题,在写的过程中,头脑中的知识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当我不确定的时候,会去找到当时的记录,也会在不同的两者之间找到相同的连接。但是,我并不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
直到我读了书以后,才知道它叫,语义搜索,背后的逻辑是意义匹配。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我就会印象深刻,为方法找到了论据。
这是由‘行’到‘知’。
以前,我都会存在一个困惑,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么多课程,到底它有什么用?我们是先学会了知识,然后,才有行动。比如,我们学习了拼音,学习了字词句,就可以写日记,写作文,清晰完整地做出表达。
这是由‘知’到‘行’。
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我们耳朵都听出茧子的话,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事实上,只有从细节抓起,才叫真正的“实行”。
曾国藩,也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正如我现在有朋友的陪伴与鼓励一样。在看书的过程中,看到曾国藩的笔记也有朋友的一些记录,我们不仅有实现自己的工作,也要有和自己相同频率的朋友。
不管是知,行,都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真的去实践。列了很多清单,写了很多笔记,依然没有去做,结果,也是一场空。
每一天,耐心去读一本书,做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