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精神

作者: 书中尘土 | 来源:发表于2024-01-03 00:14 被阅读0次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利,宰相陆秀夫跪泣道:“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臣要投海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全名节呼?”

年仅8岁的小皇帝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回答到:“十万军民共赴国难,国家将亡,朕虽小,亦不愿苟活于世!”陆秀夫听后,已经哭得泪眼模糊。他背起小皇帝,手捧传国玉玺,喃喃低语道:“上苍给了大宋一位英主,可惜为时已晚啊,好不甘心.…....”

言罢,投海自尽,君臣二人的身影不久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大宋军士和百姓看到小皇帝和宰相自杀殉国的悲怆一幕,无不心如死灰。军士青壮之人大多奋不顾身与元兵死战到最后一刻,百姓中妇孺老小尽皆跟随小皇帝投海殉国。

当时,大将张世杰不知小皇帝赵昺生死,只能聚拢周边士卒拼命保护太妃突出重围。

大战结束,元朝海军打捞出一身穿黄袍的童尸。经投降宋人辨认,确定是皇帝赵昺本人。元将张弘范大喜,觉得自己拥有“灭国之功”,便使人在崖山石壁刻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以表其功。

小皇帝赵昺死讯传来,杨太妃号啕大哭。她觉得愧对先帝,便在夜深人静之时,投海自尽了。

大将张世杰本想以杨太妃之名,寻赵氏后裔再立新君。可随着太妃之死,愿望落空的张世杰凄然说道:“我为赵氏尽了全力,如今赵氏已无存祀。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

感觉大势已去的张世杰,没有听从属下上岸另寻转机的建议,在一个风雨之夜,自溺于平章山下......

崖山之战是宋元之间的最后决战,从参战实力上看,宋海军占优,元军稍弱。

战役期间,张世杰、陆秀夫等大宋当权者战术失当,对战败负有很大的责任,但他们以身殉国,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却让人敬佩。

后世国人在谈及崖山之战时,总心有戚然。南宋虽国灭,但输得悲壮。大宋军民节烈之气,诠释了汉族人民的忠义爱国之心,“崖山精神”即为中华民族精神,应被后世永记。

相关文章

  • 崖上松

    崖上松,挺拨万木中。 错节盘根不言老, 风萧雨蚀不容侵, 四季总关情。 崖上松,独立见精神。 峭璧望崖能托足, 山...

  • 陆秀夫以及拜巴尔斯

    题记: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艾因加鲁特之后,东方铁蹄止步。 1.崖山 崖山海战(1279年),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

  • 崖山之后

    崖山,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以南约5公里的沿海小地方,因为一场悲壮的战争而被世人所铭记,又因卷入一个关于中华...

  • 哭崖山

    哭崖山——不经意间 ,耳畔吹来一丝南海的风。 今夜,一如当年崖山的月。 有谁能忆起,八百年前的那场海战,十万忠魂,...

  • 崖山之战

    元军在襄樊之战中大破宋军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德祐二年宋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不久,刚满7岁的赵...

  • 崖山小屋

    在两人关系中,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亲身经历的往往与天马行空相较,总是多了一层...

  • 忆崖山

    十万君民同殉国,崖山一战惊鬼神。大义凛然黄泉去,舍身取义古今扬。铮铮铁骨永不弯,浩浩正气冲天际。誓死不屈傲世间,慷...

  • 崖山怀古

    渡头趸石跡尤嵌,往事呈湮与岁搀。 映水桅旌随日远,缀堤纤草近秋芟。 当怜瘦影忘挥手,空负余晖不挂帆。 一自崖山如昨...

  • 丹崖山

    丹崖山高五十米, 景区面积一万八。 东晋葛洪抱朴子, 一炉丹药烤红崖。 丹崖山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属于雁荡山余脉。自...

  • 崖山恨

    “水里面没有氧气,” 他想。 耳畔传来幽怨的叹息, 一声遥远的火光 是秀夫不止的泪滴。 眼前迎来无穷的沉寂, 四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崖山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xm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