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起这么直白的标题了,某某听后感。但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不能达到我对「现场大课」的预期。最强烈的感觉是,这个讲者完全没有混沌味道。
所以今天我打算说两件事情:
什么是混沌味道?
什么样的课值得买?
混沌味道的迷人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觉得自己词不达意,但仍然期望对方懂得,美其名曰:默契;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连自己都没想明白,但想要对方将我们的观点合理化,美其名曰:补充证明。
后来,有些人学会了「引用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不仅结论本身可信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结论背后的道理也会有深深的认同感,这就是混沌味道的核心。
这种同学多了之后,小圈子里面开始出现各种「黑话」,第一性原理、基石假设、大前提小前提、新维度、边界、闭环、迭代、自指性等开始成为拷问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的问题中的常客。这一阶段,也是混沌味道定性的过程。
混沌味道之所以迷人,是它不满足于一个结论,不满足对事实过程的陈述,希望通过多个角度重新审视、通过普遍的道理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够得到精进。即使是自己一个人,通过书本与伟人对话,都能帮助自己更上层楼。
遗憾的是,今天的课程中,我完全感受不到混沌的味道。它充其量就是个半成品的公司发展史罢了。希望在后期,再补录一个版本,真正呈现出思维之美。
你会进步,课程却未必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被问到「混沌的课程,你买了几年」的时候,我的回答是:我只会一年一年地买。当时混沌的课程体系有三套,我的解释是:
对于「研习社」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创新企业的故事会,里面提炼的方法通常是自以为正确的做法和背后的思考方式。故事本身不重要,是思考方式在当时的商业情境中「激发」了某种决定,这个过程更重要。而这个思考方式一旦真的明确了,故事本身也就不需要再订阅了;
对于「商学院」而言,它是一套精简版的MBA课程,里面简化的入门课程和某学科的底层思考方法确实精彩。但理论体系和例证本身都是高度固化的,即使换一位名师来讲,充其量也就是换皮罢了。想要迭代这套东西,那一定是求诸于混沌之外的课程;
对于「创新院」而言,它是彻底的重要学科重要理论,但它存在两个无法回避 的局限性。一方面是重要学科的理论通常都并不容易同构地应用到商业创新中的,迁移本身是的前提的,但课程中通常无法讲出来,这也就导致了熵增等普遍规律被大量错误地引用且难以纠正;另一方面是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非常识,它不仅不能降低证明的难度、反而提升了推理论证的难度。基于重要学科重要理论得出结论,充其量只是一个「假设」罢了,但它却经常被当作结论使用,反而是误导了很多人。
正是以上理由,我会「购买一年」,但却默认是「如无必要、不再购买」的。
虽然我是混沌广州十年班的带班导师,要给大家提供学习服务,似乎本不应该说这些。但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随着大家的成长,混沌的线上课程本身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如果当你也能把它当作一本轻松的创新故事会,那你一定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人。
加油。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