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我控制。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务必从改变自我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主要讲述了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综合统效和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靠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透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完善。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我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我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明白自我要做什么,也清楚就应怎样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透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我的命运。
七个习惯代表七个方面,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这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我过去,此刻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生活的挑战者,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世界,以主动的行为去迎接可能到来的风险,最终他们会创造出他们想要的人生,因为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用心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积极主动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取的自由,并且能够对现实环境进行积极主动回应;人要对自我的生命负责,为自我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处境可以一样,但人的态度可以改变。消极被动的人就很容易被这样那样的外界条件所干扰,而积极主动的人却可以根据自我的价值决定做出属于自我的选取,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
人经常会找借口,为自己的过失去找原因。所以许多人经常说“我迟到是因为……”,“我这个没做完是因为……”,“我违规驾驶是因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错了不找借口难道等着被说吗?但是这样你可能就会陷入错误→借口(抱怨)→再错误→再借口(再抱怨)然后进入循环螺旋向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创造未来去实现梦想。你看那些真正成功的无一不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潜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透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然后达成真正的成功。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我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我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我的行为与目标持续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
许多人以为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好了,其实他们忘记管着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甚至连自己的人生信条都不关注: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所以他们无法达成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只是碌碌无为的忙碌着,就像本书中所说的那个工人一样,只是努力在砍树却不知道不是这片丛林。
作者提出了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的说法,所谓的两次创造就是说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就如同建筑一样,先创造图纸之后才开工而不是直接不管不顾的蛮干。
人生也要图纸,这图纸是由你的智慧所创造的,但是你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未来干什么,换一句话说就是你决定你下面的路的大方向而不是你会到哪里。本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是没什么差别,好像就是等同的,但是是有区别的,区别就是那两个不同的词上,许多人以为是一样的有的只规划结果就想望梅止渴一样什么都没干成,有的只实现就想前面说到的那工人一样忙忙碌碌的无所作为。为什么许多会失败会得不到很多东西呢?不是他们没机会也不是他们没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什么,他们想要。许多人就这样错过了很多本属于他(她)的机会。目标都能够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必须得到的,所以你期望自我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我,调动自我的积极主动性,这才是好习惯,是高效能的习惯。
在之前学习生涯中,我做事只是局限于一件事上,不能纵观全局常常虎头蛇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其实是我太缺乏与自我沟通了,不明白自我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奋斗,这很是低效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本段讲述了四种事物:重要又紧迫的事物、重要却不紧迫的事物、不重要却紧迫的事物和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物作者分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最后得出关注重要又紧迫的事物和重要却不紧迫的事物的人是高效能人士。这里也为我们打开了“要事第一”的大门。要事第一其实本质上是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高效能的人都会用少量时光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持续效益与效率的平衡。这样的时间管理也可以说是“有效管理”,因为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我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而这样的时间管理也刚好符合这样的要求。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 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这听起来有点像佛家思想,看起来很难。其实对很对人就是很难因为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利益比如什么用钱去买工程的承包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提出双赢思维呢?因为“双赢思维”是个人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我,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是这样想的,双赢是让大家都赢,本书中也有说"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人就只是为自己的利益,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书中说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我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我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我认为这样的人可能在中国可能没那么快出来,因为利人利己观念的构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所以你懂得。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取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甚至这个世界发展的更好。
习惯五: 知己知彼
这个习惯看起来有点像兵法的味道,但这却是人们所需要的。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是要双赢思维也就是习惯四。如果没有,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我。就想许多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好但是没做到知己知彼最后两不讨好自己也累孩子也不接受。因为“知彼解己”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必须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期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仅能够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我,持续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好。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取--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向同一个目标进发的过程。因为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用心,合理,自觉,贴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仅能够化解阻力,甚至能够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前面六个习惯似乎已经达到完美了那为什么还要第七个习惯呢?那让我们看看这第七个习惯。
这里主要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我。这就对其他六个起到了提升实施效率的作用。
对组织之流而言,七习惯带给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
对于这个我认为是个学习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从四个基本生活方面去总结,不停留在单一方面,应全面审视自我,提高自我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依照这七个习惯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以及各项能力才能使自我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潜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到达读书的目的。我想我应该可以把我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