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能做任何工作》1:“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的时代,2:屠龙术

《你能做任何工作》1:“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的时代,2:屠龙术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8-30 07:19 被阅读0次

《你能做任何工作》1:“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的时代

学术界和商界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略有不同,《你能做任何工作》这本书说的是商界的定义,作者总结的最值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概有五种:

第一是探索新事物;

第二是获得洞见;

第三是选择和决断;

第四是理解他人;

第五是影响力。

“自由技艺”这个概念我们在第一季讲过,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人文”教育,是“统治者”和“拒绝被统治”者的学问。

中国的有些“文科”专业,像金融和会计学,在美国算商科,不算自由技艺。美国大学系统的自由技艺学科,是指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大学问。智识分子认为这些学问有大用,老百姓觉得这些学问没啥用,那就说说自由技艺的具体应用 —— 具体到能用来找工作挣钱。

《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作者是纪实作家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

用中国话说,这本书就是文科生就业指南。但是请注意,这可不是说文科生不好找工作,所以安德斯写本书帮他们找 —— 这本书说的是在今天这个新形势下,文科生其实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过去理工科出身的人工资高,中美两国整个社会都比较崇尚理工科。而安德斯说,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了一个趋势,现在美国的就业市场中新创造的岗位中,文科生的优势越来越大。

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新创造了101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只有5% —— 也就是541,000个岗位是在计算机相关的领域。就算你把所有和互联网、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岗位加在一起,也不到10%。

那么剩下的90%的新工作是什么呢?大部分都和“文科”有关系 —— 也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说“市场研究员”,新增了55万个就业岗位,四年增加了30%,比程序员都热门。类似的还有咨询、教育、娱乐业等等,都不是纯技术的工作。

这其实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现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像计算机领域,它消灭旧岗位的速度和创造新岗位的速度几乎是一样快的,并没有增加多少新岗位。这个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更多程序员了 —— 但是只要人工智能跟真人还有区别,就业市场就需要文科生。

文科生不但存活了,而且正在反击。

不过,这里所说的文科生,可不是那些只知道死记硬背考试知识点的人。想要抓住这波机会,得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文科生。

1.什么文科才是好文科?

一个美国人,他儿子考上了斯坦福大学,结果选择了学中文。美国根本不缺会说中文的人,一个美国人中文学得再好又有啥用呢?结果过了几年,他儿子从斯坦福毕业,马上就在 Google 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学中文的人,为什么能在 Google 找到工作。这是因为美国的文科教育和我们设想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文科教育有很大差异。

比如有个男生叫乔希(Josh),大学学的是人类学。这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比较爱研究什么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之类。这样的专业,除了知道一些趣闻谈资,还有什么用吗?

乔希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讲课的是一位女教授。教授带了一把指甲刀,当着学生的面剪下了自己的指甲,然后把剪下的指甲放在一张纸上,让全班同学传看。同学一看这也太恶心了。

这时候教授说,指甲还长在我手上的时候,你们都夸指甲好看,可是我把它剪下来,你们就觉得很恶心,这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同样一个东西,对它的评价并不完全是由东西本身决定的,而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文化这些背景条件有关系。我们研究人类学,就要学会理解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察复杂世界的眼光。你学了人类学,就可能拥有一种比直来直去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自由技艺教育的价值所在:它培养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比如乔希学到的一个技能,是他特别擅长听别人说话。哪怕这个人和他的文化背景非常不同,他也能理解这个人。

现在有很多人是技术盲,买了复杂的科技产品不知道怎么安装使用,他们可以找乔希。乔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开了个小公司,专门帮不懂技术的人用电子产品。他就把自己的人类学技能和技术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

现在乔希已经进入人机交流领域,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帮企业设计网站和软件的用户界面,非常成功。

像这样的例子书中有很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你必须把文科的见识和理工科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

好奇心 + 大数据 = 市场研究,

同理心 + 基因测序 = 基因咨询服务,

文学创造力 + 互联网 = 社交网络经理……

你可以是个文科生懂点技术,也可以是个工科生同时攻读自由技艺,总之这种通才,是今天最需要的。

最重要的自由技艺能力是什么呢?“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2.五种批判性思维

学术界和商界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略有不同,这本书说的是商界的定义。安德斯考察了各大公司中好职位的招聘广告,发现几乎所有年薪十万美元以上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安德斯总结,最值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概有五种。

第一是探索新事物。

好的文科教育特别强调调研能力。并不是教授在课堂上讲什么,你考试的时候照着写就能得分 —— 你得能提出自己的观点。除了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你得会寻找新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没有人管你、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你能不能自主决定去探索什么?有这样的能力,你才能随时适应新局面。

第二是获得洞见。

给你一大堆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信息,你能不能获得一个洞察。比如现在有一个商品在市场上的各种销售反馈,那你会不会判断这个商品的前景如何?这就是市场研究要干的事儿。

想要获得这种能力,也许你上大学应该选择的专业是……艺术史。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奈的《奥林匹亚》,描写一个裸体女性和一个黑人奴隶在一起。这幅画1863年刚出来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你能给解读一下吗?

如果你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自己调研,把这幅画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你就具备了市场研究的能力。

面对很多的信息,你知道选择哪些信息,忽略哪些信息。面对很少的信息,你也能像考古学家一样自己分析出来大量的见解。这就是功夫所在。

所以艺术史带给你的不仅仅是那些有关艺术的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种分析能力。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你去做个金融分析师,你就能从财务报表里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信息,在投资的时候就能够提供一个别人提供不了的视角。

第三是选择和决断。

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去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简单的技能。可是如果现在根本没有规则,你能不能自己制定规则,带领别人完成任务?这就涉及到领导力了。你的判断可能会出错,但大量犯错的经验积累起来也是你的财富。

小学三年级。新学年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并没有直接向学生宣布班级纪律,而是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咱们班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则。学生们你说一条、我说一条,老师仅仅是把学生提出的规则分类、把类似的说法合并,最后总结出几条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作为这个班的纪律。这就是培养判断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第四是理解他人。

年薪十万美元以上的岗位,都会要求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说白了就是你得会使用权力。想要使用权力,你就得知道团队中每个人都想要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哪里 —— 你得能理解人。

这种能力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来。多读些严肃小说,你就会分析每个角色的诉求、动机和利益所在,人物之间又存在什么冲突,冲突又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你就能理解自己的团队和用户。你知道不同的人对一件东西有不一样的看法,你能倾听和你相反的观点。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就能很好地把用户、产品和工程师连接起来。

第五是影响力。

你能不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你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和写作水平、演讲水平有关。其次你得有共情能力,想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站在这个人的角度说。

“文法”可是从古罗马时代就在自由技艺“七艺”中排第一位。今天这个社会各种纷杂混乱的声音非常多,影响力就越来越重要了。

这五种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是非常高级的能力。大学每年毕业那么多学习自由技艺的学生,不可能都具备这些能力。我们可以想见,并不是所有文科生的就业前景都很好。那么现在一个典型“文科生”的就业状况是怎样的呢?

3.文科生的职业生涯

安德斯这本书举了很多例子,几乎所有文科生的起点都比较低。如果你大学选择了政治或者哲学,就不要指望一毕业就拿到高薪。起薪最高的是工程师和学金融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这些技能,你的后劲不可限量。

你可能会经历很多坎坷。一位学心理学的女性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当初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丈夫是失业在家的军人,家中非常贫困。她在免费的社区大学偶然选了一门和心理学相关的课程,结果表现优秀,被教授推荐去了伯克利。毕业以后进了政府部门,工作几年有了经验出来加入一家公司,年收入达到十三万美元。因为对政治运作极其感兴趣,又回到了政府部门,现在身居要职,正在主导部门改革。

工程师技术好就行,文科生需要人生经验。年轻的时候多换几份工作,都是非常正常且有必要的,你要学会随机应变,才知道怎么在不同的工作中使用你的核心技能。

当前最好的一条路,就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有人用LinkedIn上的数据统计发现,总体来说,自由技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Google、微软、Facebook 这些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但既然文科生的特长之一是人生经验,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跟你是不是名校毕业关系不大。事实上,这份统计中名校毕业的文科生进高科技公司比例大概是9.9%,而普通大学毕业的也达到了7.5%的比例,差距并不大。

评论

现在你对“文科生”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了呢?其实这个局面一点都不奇怪。复杂世界需要复杂的人才。

网上流传一个程序员的悲剧故事。这个程序员技术非常厉害,做APP赚了很多钱,但因为和妻子闹离婚,竟然被逼得想不开而自杀了。如果他了解一些自由技艺的东西,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怎么可能处理不好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呢?

在这个时代,只想把技术做好,其他一概不管,那是不行的。你想过简单生活,但这个世界并不简单。如果你只能做一些纯技术的工作,赶上你这个技术热门的时候的确能挣很多钱,但你应该非常庆幸自己的运气好。

不会面对真实世界是危险的。这个世界归根结底,属于那些能处理复杂问题的明白人。

| 由此得到

在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使用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那么学习自由技艺的“文科生”就越来越值钱了。

你的关键技能不是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最佳路线,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起来。

《你能做任何工作》2:屠龙术的日常应用

人文学科的学习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事实”。

第二层是“学观点”。

第三层是“学方法”。

《庄子》里有个典故,说有人花了三年的时间和无数金钱去学了“屠龙术”,但学成归来之后他发现白学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龙了。

自由技艺,就有点像是屠龙术。古代学习自由技艺的都是贵族,现在这么多老百姓的孩子学什么政治学、国际关系,难道真的都去管理国家吗?显然不可能。

但这可不等于说学屠龙术没用。《你可以做任何工作》列举了很多屠龙术在普通公司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讲三个真实的故事。

1.研究国际关系的项目经理

有个女青年叫康诺利(Connolly),在斯坦福大学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康诺利选择国际关系专业可能是因为她喜欢到各国旅游,还喜欢政治。她高中的时候就作为学生代表去过很多国家参加活动,还在奥巴马竞选阵营里面当过志愿者。上大学期间,她到南非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了当地的语言,还做了各种调研。康诺利特别擅长理解各国的文化,能跟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打交道。

像这样的人才,能干什么工作呢?她最初的成功,是在 WikiHow 做项目经理。WikiHow 有点像是中国的百度知道,用大量教人干这干那的文章从搜索引擎获得流量,然后靠广告赚钱。

康诺利负责的项目是把 WikiHow 弄成多语言版本。公司已经拥有大量英文文章,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低成本的方法把这些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特别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语言,比如说印度尼西亚语。

最廉价的办法显然不是在美国找会印尼语的人,而是去印尼找会英语的人。康诺利到各个国家找当地的人来翻译WikiHow上的文章,她的国际关系技能还真用上了。哪怕是完全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康诺利也能迅速识别每个人到底能干什么,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和这些人谈判。比如亚洲文化尊敬年长的人,她见到年长的人就会给足够的礼敬 —— 但同时还有办法让他们完成该干的工作。

国际政治还教会了康诺利变通的智慧。最初,公司的设想是找一些当地精通英语的人来翻译。结果康诺利发现,很多英语好的人写作能力并不怎么样。她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找那些英语水平一般,但是擅长用本国语言写作的人。其实 WikiHow 上的文章本来就挺简单,英语不用太好也容易理解。

在印尼,康诺利先是从首都雅加达招了一批人。她把这些人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翻译,一组负责编辑。结果两组人合伙骗她 —— 负责翻译的人用 Google 的自动翻译系统随便翻译了一下,然后负责编辑的人居然就给通过了。康诺利马上想到应对的办法,她开除了雅加达的团队,去了印尼一个边远省份的二三流大学,雇大学的师生来干这个活儿,结果这些人干的特别认真,翻译质量很高。

所以有些事儿你不到现场了解就做不好。各国文化要求不同的文章内容。中东地区禁止饮酒,阿拉伯语版中就不能有《怎样在自家酿造伏特加酒》这样的文章;俄罗斯禁止大麻,俄语版中就不能有有关大麻油的内容。那像《怎样第一次亲吻一个女孩》这篇文章怎么办呢?有个埃及人认为阿拉伯世界不可接受这样的文章,但中东的一些女孩反而表示这样的文章可以有 ——康诺利真的得像一个外交官一样协调这些事情。

事实证明项目经理这个工作非常适合自由技艺专业的人。在过去十五年内,全世界项目经理的岗位增长了500%!想要干好项目经理,你得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跨学科的见识,还得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你能不能协调好自己的团队,能不能从外面获得帮助?

当然项目经理也得有点技术,不过技术不是关键。康诺利刚到公司的时候连 Excel 制表软件都不怎么会用,但是 Excel 能有多难?康诺利现用现学上手很快。对一个连国际关系都能摆平的人来说,这都不叫事儿。

2.IBM的社会学家

IBM 是个高科技公司,专门做一些软件、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之类的事情,但是它也雇了很多学自由技艺的人。

比如有个叫米克(Meeker)的人,学的是社会学,但不是名校毕业。米克的特点是实地调研的能力非常强。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导师就建议米克去越南待半年,研究课题是越南革命。米克到了越南,很快就学会了越南语,能跟当地人自由交流,然后他就决定留在越南再干几年。当时有很多西方公司在越南开设业务,米克就帮这些公司去搞商业谈判、促成和当地公司的合作。他既了解越南文化,又了解西方文化,工作做得很好,两头通吃,很快就出名了。

事实上,把上面说的“越南文化”改成“人工智能”,米克的工作模式也行得通。

所以他就被 IBM 挖过去了。最初 IBM 让米克负责给自己的人工智能项目“华生”联系商业合作,后来 IBM 看上了区块链概念,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推广区块链业务,米克就被调到了这个部门。

区块链,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东西,热门归热门,但是一直到现在能真正把“什么是区块链”这个问题给解释清楚的人也很少很少。IBM 想建立一个区块链商业圈,急需能向任何商业人士解释区块链的人。米克就是这个人。

米克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学会越南语,还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区块链。他把从 IBM 能找到的所有有关区块链的资料都读了,了解了全部细节。不论你是想听概念还是想听技术,米克都能给你说明白。

比如说,这本书的作者安德斯并不懂技术,所以米克是这么给安德斯解释区块链的 ——

区块链的本质是信任。在原始村落里,邻居种粮食你家养猪,那他家的粮食是怎么种的你非常清楚,你家的猪是怎么养的他也非常清楚,你们两个搞商品交换肯定互相都放心。但是在现代社会,你要买有机的三文鱼,那你怎么知道这个三文鱼是不是真的有机食品呢?鱼是在哪儿打捞的,怎么运输,到你手上的时候经历了哪些人的转手,你无从得知,所以你没有信任感。

区块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把有关这条鱼所有相关的生产和运输信息都记录下来、然后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存储,谁也没法删除改动,那么人们就能充分了解整个供应链的所有情况。

有了这个介绍,你大概就已经对区块链有点概念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技术细节,米克还能给你讲细节。

这就是社会学给米克锻炼出来的能力。能调研、能学习、还能表达。米克的原则是讲任何东西都要考虑听众的视角,只有充分理解听众,对谈话背景非常敏感,你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3.投资界的哲学家

《黑天鹅》《反脆弱》这两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有个身份是期权交易员,他赚了很多钱,但是因为书写得太好,人们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哲学家。金融大鳄索罗斯是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弟子,也希望被视为哲学家,但是因为金融玩得太大,人们还是把他当成一个交易员。

这个要点是有很多搞金融的人其实是学哲学出身的。创始人、高管、普通员工都有。今天如果你是哲学系的毕业生,去华尔街找工作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亲切感。

安德斯重点讲的人物是卡尔·伊坎(Carl Icahn)。伊坎是那种发条推特就能影响苹果股价的人,个人身价是170亿美元。

伊坎喜欢的商业模式是收购一个很有潜力但表现并不好的公司,重组这个公司,告诉管理层应该怎么改革,改好了再卖掉。

伊坎以前就是学哲学的,哲学跟这种工作有什么关系呢?伊坎说,哲学的一个智慧,就是看你在混沌不明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能不能正常行事 —— 这其实是咱们精英日课专栏说过多次的道理。

收购一个公司之后,伊坎对管理层的重组改革,就运用了这个精神。

安德斯在《华尔街日报》当过记者,他跟伊坎有过很多次交流。伊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总要跟人解释清楚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他先说一遍自己的改革意见,再说一遍那个公司管理层的不同意见,然后还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管理层错了,管理层缺少了什么关键信息才犯了这个错误。

伊坎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看一个问题。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尊重别人的意见。

这就是一种哲学家气质。关键词是“矛盾”!哲学让你学会适应矛盾。

再比如说,排名很高的风险投资者中,有很大的比例的人以前都是学习跟金融没有关系的专业,其中学哲学的人有很多。其中有个投资者是这么说的 ——

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得同时拥有两个素质,这两个素质看似是矛盾的。首先,你要非常有主见,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这个投资能成功,你才敢干。第二,你还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能够随时接受新的信息,勇于推翻自己之前的决定。既要坚持、又要改变,很矛盾,典型的哲学家气质。

自由技艺是统治世界的技术,现在你看,这些自由技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没进政府部门,但是真的正在统治世界 —— 至少也是在运转这个世界。

当然他们可不是一毕业就能统治世界。考察美国刚毕业5年的各专业平均工资排名,排第一的是计算机,平均年薪63,500美元,前几名都是实用的技能,而哲学专业平均年薪只有44,700美元,往后是政治、历史、英语、心理学专业,一年只能挣三四万美元。

但是你考察那些毕业10年到20年这个区间的各专业收入,学自由技艺的人的工资水平就逐渐增高。排最前面的还是计算机,平均年薪111,000千美元,但这时候学哲学的达到了84,000美元,学政治学的是79,900美元,已经分别排到第三和第四位。

然后你再考察各专业最成功的人才一生的总收入,前十名里面第一位就是政治学,一生收入481万美元;第二位是历史,375万美元;哲学排第四,346万美元。

这就是自由技艺的后劲。你的起薪不高,但是如果你学到了真本事,最后一定会拔尖。

|评论

如果你学的是人文学科,那么学习大概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事实”。你得记住哪个年代发生什么事儿,哪个皇帝有什么政策之类。

第二层是“学观点”。比如怎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甚至各位名家的观点,你得知道。

这些事实和观点,固然是必备的专业素质,但是如果你毕业以后就不搞这个专业了,它们就只是谈资而已。

第三层,是“学方法”。你能不能直接考察一下当时的原始材料,比如说太平天国相关的经济数据,清朝大臣的什么奏折之类,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还能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才是批判性思维,这才是真正值钱的技能。

试想一个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人,如果还能钻研一点最新的科技,他怎么可能找不到好工作呢?

由此得到

表面上看毕业以后都改行了,但实际上学哲学的人的确靠着哲学气质,学社会学的人的确靠着社会学修养,学国际关系的人的确运用了国际政治手段在做事。他们把软技能和具体的公司业务结合在一起,都取得了成功。

但是话说回来,怀才毕竟不是怀孕,软技能很难体现在大学成绩单和简历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能做任何工作》1:“文科生”的反击:软技能的时代,2:屠龙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cf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