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航行日志10】孩子眼中的我们,我们未必认识

【航行日志10】孩子眼中的我们,我们未必认识

作者: 知生涯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1:20 被阅读0次

                                                               少儿成长教练之路 第2天

【任务描述】

画出自己的约哈利视窗

一、任务解读

       人们在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时,往往会有几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远离客观事实,却依然确信无疑的秉持自己的观点。这种现象细思极恐,自己如同穿着皇帝的新装,自信满满,滔滔不绝……

       比如,当人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后,往往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或者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会更加关注,甚至不自觉地,把看到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相反,那些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则更倾向于视而不见。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确认偏误。

       再比如,能力相对较低的人,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水平,而能力相对较高的人,则往往会低估自己的水平。所以就会出现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情况,而越是认知层次高的人,越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大概别人都知道。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达克效应。

       还有,人们在对行为进行解释的时候,如果这个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人们往往会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而如果这个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人们往往会从内部人品性格因素来解释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心理学上称这种行为为基本归隐谬误。

       当然还有更常见的比如说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常常会把自己的特点、知觉、习惯,推及到他人身上,比如有人喜欢玩手机,他会认为是人都爱玩手机。还有自利偏差,人们总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要高,比如道德水平、能力、善良程度、正直程度等等,往往会觉得自己不比一般人差等等。

       我们的大脑喜欢给我们开这种玩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具备合理化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能力让我们在生活中自我感觉良好,好的一面是带给我们信心和安慰。但坏的一面会让我们一直远离真相,安于现状。

       我在生涯管理的课中常常举英国BBC《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的例子。因为这个纪录片用每隔七年找群志愿者采访他们一次的形式,追踪这群志愿者到56岁。它用这种形式更加深刻直观的反映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是多么会合理化自己的人生。即使在别人看来,这种人生是失败的。

       所以想要成为少儿成长教练,就要知道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差,并作出认知调整。至少在孩子和我们之间的认知上,我们要看到和重视这种差距,因为这是孩子信任我们会有效支持他们的基础。一位看不到这其中偏差的父母,孩子内在对我们的评价和信任是会减分的。虽然他们不常表达这种不信任。但是通过一些孩子的负向行为,我们就会很容易判断出来。

       通过访谈孩子他们眼中的我们,并总结写入我们自己的约哈利窗,这种偏差便无处遁形。当然,是否能顺利的访谈,关键就在位于我们是否有足够开放的心态,当孩子对我们的认知与我们的自我认知差距很大时,是否能平静客观的接受,这决定了沟通的成效。任何试图证明自己不是孩子说的那样的行为,都会使孩子关上心门。

       相反,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反而是一个改造孩子对我们过往认知的机会(如果过往认知已经形成了一些关系矛盾的时候),因为他会感受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他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且可以被无条件的接纳下来,并用于促进双方的理解。谁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做朋友呢,毕竟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这是最安全的人。

       所以这不但是一次我们自我认知升级的机会,也是一次我们向孩子展示全新沟通模式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如果我们保持开放接纳,并认真记录,我相信这个过程本身给我们的收获,就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包容、开放、认真记录,不要试图当下就给出更多建议,虽然改变已经悄然开始。我们要做的,不是看到一点希望,就企图控制改变的进度,而是让它再放松的环境中先生存下来。完成约哈利窗的自我探索,其他的以后慢慢来!因为慢慢来,比较快。

二、我的约哈利窗

1、公开区:

身高173、体重68kg、性别男,容貌五官端正,皮肤黝黑,眼小,爱笑;

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知识涉猎广而杂

比较直爽、有点单纯、性情中人、脾气比较好、比较喜欢独处、社交不太频繁

喜欢讨论形而上的东西、喜欢唱歌、不抽烟不喝酒、不爱运动

2、隐藏区(敢写就都是公开区了):

遇到挫折时,情绪容易低落,沮丧,内在波动比较大,但不愿意把低落情绪带给别人。

比较喜欢幻想,不找边际的幻想容易盲目乐观。新想法也经常会让自己兴奋的睡不着觉。

偶尔喜欢宅在家里过一天宅腐生活,一天不洗脸不吃饭,饿到最后把所有能吃的即食产品全部吃掉为止。

担心孩子将来嫁人自己会难过,所以现在就在偷偷的做分别的心理准备,怕好白菜被猪拱的岳父心态已然存在。

一方面想做个以身作则的好父亲,一方面又经常屈服于自己的惰性。

3、盲点区(孩子眼中的自己)

很爱她,是最好最好的爸爸

不愿陪她玩,总是工作,在家里也工作

太严肃,害怕我发脾气

大懒汉,每次周末都叫不醒

总是照顾妹妹,都不爱她了

三、写在约哈利窗之后

       5岁的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玩,有人陪她玩,爱她,满足她的愿望。其实她看到的我,我心里很清楚,并不是我的盲区,只是从孩子的角度,解读了一下他的父亲。她虽然知道爸爸很爱她,但是却经常不在身边,所以陪她玩的比较少,在家里也比较懒,作息不太规律。

       其实这些我都清楚,但是我并不想因此而满足她的全部需求,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不能因为满足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如果这样做,我认为是一种对孩子人生的绑架,因为我一定会把我的人生投射给她。

       有一天孩子不想按我的来的时候,我会有深深的牺牲感,而如果我以此来跟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很可能会撂下一句狠话:我又没让你牺牲。所以我不会做这种牺牲,除非是我愿意毫无条件的支持,如果不是,我宁可不做。我一直认为,我确定可以做的,就是让她想知道爸爸是一个愿意拼搏的人,而且很爱她,愿意为她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并且愿意支持她做最好的自己。

      不过,通过这次访谈,我倒突然有了另外一种焦虑,我焦虑是不是自己给孩子的教育太少了,很多孩子,5岁就开始学很多知识、技能、各种兴趣班了,我的孩子放假在家,还只知道玩,看电视。跳舞唱歌画画,只是幼儿园教的那些。

       那种起跑线意识又在我心中作祟。事实上我在这点上并没有特别坚定的观点,我不确定到底应该是通过堆积教育资源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未来,还是应该让她有一个快乐单纯的童年。倒底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折中,我将继续寻找答案。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7月10日

相关文章

  • 【航行日志10】孩子眼中的我们,我们未必认识

    少儿成长教练之路 第2天 【任务描述】 画出自己的约...

  • 2022年新年愿望

    我们应该许个愿望,许个未必能实现的美好的愿望,我们眼中的现实与荒谬,在孩子眼中便是希望与可能。 —————杨彭嵛 ...

  • 🧒🧒孩子眼中的我们

    ?在童年时,我们常常被孩子视为最重要的终极榜样; ?到青春期时,孩子开始把我们看成实实在在的人,而...

  • 我们眼中的“”坏孩子”

    我们眼中的“”坏孩子”。现在的你是否在经历着这样的教育痛苦期:“越不让孩子做的事,他偏要去做,而且是屡教不改,屡试...

  • 请各自安好

    你我面前的风景都一样, 可是, 你眼中的, 却未必是我眼中的。 我们 乘着同一辆车, 可是, 你的终点, 却未必是...

  • 孩子就是我们眼中的样子

    早晨散步的过程中随手拍了很多美景,也引发了我的感想。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看到它的全貌。...

  • 让我们失控的,未必是孩子

  • 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

    今日之家校互动,课后反思干货满满,为了孩子,父母们空杯学习,惟愿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张廖涵*妈妈: 今天听了郭...

  • 我们眼中的别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

    很小的时候,会因为父母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而心生厌恶,无法理解。终于在我们长大成人的那一刻,不用父母提醒,也...

  • 别人眼中的我们和我们眼中的别人

    家里搞装修,也不愿意劳神去担心材料、质量、进度等等烦心事,就从老家把从事这一行的侄子叫过来,正好他那段时间也没有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航行日志10】孩子眼中的我们,我们未必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df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