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后的前两年,我的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白天精力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
都知道时间很重要,也不时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每每抽出一点时间用于阅读或者运动,都会觉得很充实,自我感觉良好。
可当现在回头去看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把的时光。那些曾经以为的“奋斗”的瞬间,一个月其实并没有几次,真的就只是瞬间而已。
假如你去与身边优秀的人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你所认为的那些“高光”时刻,很可能只是他们最普通的日常而已。
我们谈论成长和自我提升,追求可行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先有自我审视的意识。
对自身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知道哪些方法适合自己。把学到的方法根据自身的尺寸进行调节、吸收,最后成为我们的习惯,这就是成长。
今天我们谈一谈怎样通过最简单的时间梳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
1、时间梳理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留意过,每天的24小时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我工作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感觉自己忙忙碌碌,但每次反思和复盘时,却发现自己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好像什么也没做。
每天工作时间8个小时,那其余的16个小时都花在哪了?
后来我对自己一天时间的安排,做了简单的梳理:
之前的时间表可以看到,我每天花费最多的,是和工作相关的时间,包括在公司的时间和通勤路上的时间,加起来高达11个小时(8:30-19:30),并且总体上来说是固定的。
我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销售的工作,虽然有时因为见客户,会导致工作时间的提前或者推迟,但这些偶尔的不可控因素,没有必要计入我们的时间分配表中。
再除去床上睡觉、玩手机、早晚餐等时间,其实每天可供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睡觉前那不到4小时的时间。
4个小时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不少,但其实过得非常快。有时看个电影、玩会游戏,或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处理一些杂事,很快就过去了。
可是人毕竟要成长啊,想要提升自己,看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只能从晚上这4个小时时间里抽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学习。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个时间段的学习非常低效,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比如看某一章节时,总是开小差,导致一个章节翻来覆去好多次,一晚上都看不完,就算勉强看完,过后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不知道究竟看了些什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一天之后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我们这群人最活跃的时候。朋友们纷纷找你聊天吹水,在群里讨论各种话题、约你打游戏等等。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曾无数次给自己定下各种目标:运动、看书、学英语等等。但每次没坚持几天就都抛在一边了。
很多时候当我准备看书,或者在犹豫要不要出门跑步的时候,就会有朋友给你发消息,煽动你先打两盘游戏再去,或者干脆今天放松一下,明天再去。
最终,一晚上的时间就这么玩过去了,学习和运动的计划也只能一天一天往后拖。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每每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我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责感,而当这种自责感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又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自暴自弃,丧失对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欲望。
2、转折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减肥的需要,决定自己做早餐,把早上起床的时间往前调了一些,从原来的8点多调到了7点多。
有时候吃完早餐发现还能剩下一些时间,于是就鼓起勇气把前一晚书中没看懂的章节再随手翻一翻。也正是这几次无意中的阅读,让我发现,原来早上读书的效率这么高。
原本一晚上看不完,甚至一看就打瞌睡的章节,我在早上居然可以轻松看完,而且就算不做笔记也能记住很多内容。
于是我的脑海中开始冒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早上学习效率那么高,那我为什么不用早上的时间进行学习呢?
与其在晚上一次又一次被打扰,陷入这种低效学习和不断自责的循环中,倒不如干脆一点,把晚上的时间拿出来玩个痛快,把早上这段高效而且无人打扰的时间用来专心学习。
说干就干,我开始逐步把起床闹钟往前调,从7点到6点半,再到6点。每天早上,我给自己安排了学习的时间,运动的时间,还有做早餐的那段发明创造的时间。
有时候累了就什么也不做,站在阳台吹着早晨的凉风,想想过去和未来,想想亲情与爱情,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随意支配且不会被任何琐事打扰。
到了下班后,我就尽情的放松,玩游戏、看电影、享受和女友共度的时光,不会再因为浪费时间或者低效的学习影响到我的情绪。当然,如果状态良好,我也可以再安排一段学习的时间。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3、进击
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又渐渐感觉到时间的不足。我再次看着自己每天的时间表,寻找还有哪些可以增加时间的办法。最终,我找到了两个还可以优化的地方:
①我还可以起的更早
我发现我在床上的其实还有很多时间是浪费的,比如我每天睡前至少有半个小时是浪费在手机上的,醒来之后也有大概半个小的时间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挣扎要不要起床。
于是我要求自己,只要躺在床上,就不碰手机,争取尽快入睡,起床之后也尽快下床,找其他方法比如洗脸刷牙或者简单的运动来醒瞌睡。
②我可以住的更近一些。
我住在了离公司步行距离1公里左右的地方,无论地铁还是公交都只有一个站。天气好的时候,我正常速度走路上下班也就30分钟。这样一来我的通勤时间又能省下1个小时。
住的近给我带来的好处的不仅仅是节省时间。我之前一直忽略了挤公交地铁会给我的精神状态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影响之大超乎我的想象,直到我开始用步行替代交通工具以后,我才明显感觉到两者的差别非常之大。
特别是在下班以后,很多压力和烦恼,在我走回去的路上就已经得到了缓解,回到家后我居然还能保持清醒,还能有精力进行学习和写作,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于是,我再度调整晚上的时间,把最清醒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只有在疲劳的时候,才会选择做一些娱乐和放松。
而且和之前不同的是,因为有了每天早上学习时间的保证,我晚上的学习状态可以非常放松。简单来说,当我感觉良好时就认真学习,感觉到注意力不集中时索性停下来,做一些别的事。
4、习惯与调整
至此,我新一轮的时间调整就算是完成了,这样的时间安排,也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
新一轮时间表现在我每天可以自由掌控的时间,相比刚开始工作的那两年,整整多出4小时不止。
我一天中的学习时间主要在早上和晚上。晚上的时间偶尔会被自己的身体状况或者其他一些因素所影响,所以可以视情况灵活调整。
而早上的时间相对可控的多,所以早上的学习时间,是我每天无论如何都会保证的。
当然,未来的随着自己工作和身份的转变,我相信我的时间还会不断的进行改变和调整。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养成了时间梳理的意识,我们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调整和优化,哪些习惯我们应该保留,哪些人和事我们需要当断则断。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