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暮年之时,曾在写给一位年轻人的信里说,一个人的本质总是要从善良发展的。凡事从理解和爱出发……生命会慢慢地日益丰富起来。因为在个人以外,还有千万种不同的哀乐,在各种情形下存在、发生。
沈从文以前从没想过“在个人以外,还有千万种不同的哀乐”这件事,所以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沉浸在个人情绪里无法自拔。如果考试没考好、如果喜欢的人跟别人表现得很亲密、如果面试结果不理想、如果被老师或领导批评了几句……
总之,回想一下过去的经历,觉得自己因没有“从理解和爱出发”,常常把自己抛入一条狭隘的通道并久久走不出来。在这个问题上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类似,但我觉得一定不少,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生活没意思和不开心了。
为了摆脱没意思和不开心的状态,我一直在寻找方法。心理学研究证明,与生命中重要的人交流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进而影响情绪和思维方式。
那么,谁才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呢?对于婴幼儿来说,最重要的人当然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还需要跟除了父母之外的人来交流。
千万别说你每天都跟朋友圈里的人互动交流,因为那里面的交流只会让你的心更加躁动。至少我的朋友圈是这样的:以前是晒车晒娃晒旅行,如今则多的是晒微商业绩和微整形场面。
相对来说,看看前者还能赏心悦目些,而后者就只能让我怀疑人生——她们正在享受又富又美的人生,为什么我要灰头土脸地为生活拼命?是不是也该豁出去加盟个微商、微整微调一下去换种人生过过呢?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这样被别人传递信息的倾向牵着走了。之所以说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太多的信息噪音,也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刷新并迅速变换着兴趣点。
然而,这些噪音没有让我们的生命丰富起来,反而严重干扰了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其实说白了,刷朋友圈的各类段子也好,看微商代理的逆袭宝典也好,其价值都远远比不上捧读一本经典名著来得高。
为什么这么呢?因为名著具有深入启发心智的作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是在跟作者交流。其中的英雄人物虽然不能为我们提供就业指导和保护作用,但是绝对可以用他自信、自主的一面来激励我们——想要得到故事中的完美结局,从来都需要个人的选择和行动,两者缺一不可。
安·兰德认为“人的精神生存和人的物质生存一样依靠他的努力……就像他需要自给自足地获得维系生命的材料一样,他也需要自己创造使得他的生命有价值的精神材料。”
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此积极行动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容易被理解。据说,那是因为人们都不喜欢与比自己成功的人做朋友。而且,一般情况下,如果你眼里要不是只有自己的目标,别的都可以不管不顾的话,是不会成功的。
当你只顾自己的目标时,别人就要说你冷漠了;当别人玩耍时,你还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并想要做得更好时,别人就要说你虚伪了;最可怕的是,当你努力了很久还没达到理想效果时,很多人就要说你傻,并力劝你放弃了。
所以说,坚持去做让生命丰富起来的事是很难的,因为这是一条又长又孤独的路。你既不能急于求成,自己先乱了阵脚;更不能因为时代的信息噪音和周围人的判断和劝阻犹豫不决。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尽管也存在“世界上另一个我”这种小概率事件,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见到。所以,就让“独特的我”安静地走一条自主选择并且可以一往无前的道路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