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7陶佳佳易效能3.0第三周2018/10/20

37陶佳佳易效能3.0第三周2018/10/20

作者: 坚持的佳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6:50 被阅读12次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新经济形势下,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将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产出。

    案 例: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受聘成为正教授时,就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和一本畅销书。其高产出的核心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生产力规律(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实现深度工作。

    4.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最小阻力原则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倾向于采取最简易的行为,即浮浅工作更简单。

    案 例:频繁召开项目例会。这些会议往往使人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而人们仍旧坚持开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并且多数人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例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

    忙碌代表生产力

    当工作的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多数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即围绕浮浅工作表面忙碌。如2013年雅虎新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认为:如果你看起来不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

    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深度工作让位于分散精力的互联网行为。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二、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

    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实现深度工作最大化。如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通过屏蔽个人邮箱,实现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双峰哲学,指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事务。如卡尔·荣格隐居树林里的小石屋,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不受干扰地写作;其它时间则用于在诊所看病、在大学讲课等。

    节奏哲学,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

    新闻记者哲学,指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如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因为工作的训练,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习惯化

    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实现最大化的深度工作效果。如查尔斯·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拆阅信件、思考、工作等。

    养成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第一,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

    第二,设置工作时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规定不能使用网络,或者设定每隔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

    第三,做些事支持自己的工作,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提供足够的食物,或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要有大手笔

    通过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的改变,辅以投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由此提升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将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让人更有激情和能量投入深度工作。

    案 例:J.K.罗琳写作《死亡圣器》期间,入住爱丁堡中心的五星级酒店,由此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书。

    不要独自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案 例:贝尔实验室的开放空间将固态物理学家、量子论学家和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者汇聚一堂。这样的协同交流成为发明晶体管的前提。

    像经商一样执行——4个原则

    第一,明确最高目标。这样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第二,抓住引领性指标,即专注于在最高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第三,准备醒目计分板。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一方面营造竞争氛围,驱使人专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动机。

    第四,定期问责。比如在每周工作回顾中,反省自己的表现以不断调整,并利用它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图安逸:定期放松大脑有助于深度工作

    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第一,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第二,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

    2.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

    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

    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并严格执行,通过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提升专注力。这一策略强调三个重点:

    一是即使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二是不论怎么计划使用网络的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三是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西奥多·罗斯福就读哈佛期间,兴趣广泛,同时研究自然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大一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被称为“美国最博学的青年自然学者之一”。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他处理学业的独特方式: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段时间,他预留出时间背诵、上课、锻炼和吃午饭,余下的时间则全部用于专注其它学习。

    这一策略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以高强度工作,高效利用时间,实现专注力的高度集中。

    有成果的冥想

    利用本可能被浪费的时间,如在走路、慢跑、开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难题上,实现有成果的冥想。有效执行这一策略,有两个建议:

    一是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它们会阻碍冥想成果,所以必须警惕和提醒自己。

    二是组织你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需要一定的架构。作者建议首先仔细考察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比如你在试图解决一个数学证明,它的相关变量可能是假设或前提。通过考虑相关变量,明确下一步问题,为自己的注意力指明方向。

    记住一副牌

    人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信息,而擅长记住场景。美国记忆力冠军罗恩·怀特的记牌窍门,就是基于这一见解而获得。这一窍门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穿行家里的5个房间,记住每个房间看到的10件物品,再加上院子里的2件,凑齐52个。

    步骤二:将52张牌中的每一张与一个难忘的人或东西相对应。为方便起先,给每一张安排一个有逻辑联想的形象。

    步骤三:在脑海中穿行每个房间,把遇到的每一件物品与难忘的人或东西,以及某张牌对应起来。连续多走几次,以便铭记脑中。

    作者强调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专注力。

    3.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3个策略

    4.砍掉浮浅工作:5个策略

    做好一天的计划

    这一策略重在使人们认识到,深度工作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时间。作者建议:为本策略准备一本笔记本,提前规划好每个工作日的工作安排。但需要注意: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改变,甚至可以主动寻求改变。

    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愿意修改自己计划的人,相比没有任何规划的人,将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

    这一策略,要求我们明确每个工作任务的深浅度,以便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深度工作。

    评估工作深浅度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大量专业技能的工作,极有可能是深度工作。它既有更多的价值回报,又可以锻炼能力。二是,比如让大学生能够很快上手、不会提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大多是浮浅工作。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设置浮浅工作时间,并将它控制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对于大多数非入门级知识工作岗位,浮浅工作预算通常在工作时间的30%~50%之间。

    如果自己是老板,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你“繁忙”的日程中,只有少部分时间真正产出价值。

    如果自己是员工,应该和老板谈论这个问题。这样做是为了,使你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更合理地拒绝某项任务或减少浮浅工作量。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除极个别例外,作者不在5点半后发电子邮件。一般来说,电子邮件和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作者不在5点半后工作。他把这种坚持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即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并设置工作时间上限,达到时间上限时则停止工作,而在工作时则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固定日程生产力能获得成果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采用固定日程生产力的方法,让人在做选择时有所侧重。这样能促使我们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了时间的同时,保证创造的价值也不会减少。

    二是,因为时间有限,才能更谨慎地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这使得我们产出的价值,高于花费长时间但日程安排混乱的人。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掌握电子通讯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控制权,有三个技巧:

    第一,让发电子邮件的人做更多工作。如作者使用“发件人过滤器”的方法:如果有人要联系他,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特殊情况专用电子邮件地址,同时会附带“不要对收到回复报太大期望”的信息。

    第二,自己在收发电子邮件时做更多工作。如作者运用“流程导向”的方法,即梳理收到邮件的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接下来要做什么?

    在回复邮件前,多花些时间理清当前处于哪个步骤,然后强调接下来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收到的邮件数量和漫无目的的思维混乱。

    第三,不要回复。在你职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一技巧可参考以下三条规则,区分哪些信息不需要回复:

    其一,邮件内容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其二,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其三,如果回复,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不回复,也不会有好结果。

    《心流》

    米哈里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假设下图代表某种特殊的活动(你可以把它联想为你最常在做的事情)。字母A代表你,图形显示的是你做这件事时经历的四个阶段:

    <点击查看大图>

    处于A①阶段时:你刚刚开始做这件事,不懂任何技巧,挑战也很容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进入了A②阶段:技巧增加,挑战不变,你开始感到厌烦;或者进入了A③阶段:挑战增加了,技巧却没有进步,此时你会感到焦虑。

    普通人停留在这个状态,或许就会放弃,而你听过了《心流》,作出了更明智的选择:

    A②阶段的你:增加对自己的要求(即挑战增加),你很快就感受到做这件事的愉悦感。

    A③阶段的你:通过练习,提升了自己的技巧,轻松胜任高难度挑战,让你感到非常自豪。

    因此,心流的关键在于成长,它让自我变得更复杂,更与众不同。

    《正念的奇迹》

    只要你能学会保持正念,甚至只要能够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你就会在一秒钟之内变得心平气和。

    与之相反,在我们没有保持正念的时候,我们会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烦扰,被他人掌控,被情绪左右。那种痛苦的感受,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

    24个练习正念的方法

    1.早晨起来时,轻轻地微笑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6.坐姿放松

    7.深呼吸

    8.用脚步测量呼吸

    9.数呼吸

    10.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11.谈话时,随顺你的呼吸

    12.静坐时,随顺你的呼吸

    13.运用呼吸,静定身心以知喜悦

    14.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15.泡茶时,保持正念

    16.在正念中洗碗

    17.在正念中洗衣服

    18.全神贯注地打扫房子

    19.慢动作洗个澡

    20.想象自己是一颗鹅卵石

    21.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

    22.观照组成自己的五蕴(色受想行识)

    23.观照自己与宇宙

    24.观照自己的骸骨

    《幸福的方法》

    有人会说这一切是不是自己安慰自己?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对于这样直言不讳的说法我只能报以同情,这属于典型的困而不学。

    快乐与痛苦本身就是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事物。任何以为外在的事物可以决定我们内在感受的想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实用主义。就像佛教说的,心外求法即是外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7陶佳佳易效能3.0第三周2018/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e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