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约2020年年末的时候,我在写年终总结时,也为2021年立下了一个flag:写一本优质的小说。
虽然这个新年目标当时看起来只是一句话,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写小说,我已经辗转腾挪了两三年,从纯粹的商业文案策划,慢慢向自媒体转型,向自由创作人转型。确保自己赚钱的途径,慢慢可以服务和滋养创作小说的目标,至少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富余,并慢慢为自己为挣得更多的自主权。
事实上,在写那篇年终总结时,我已经在创作一部中篇小说的开头了,几个月后又开始写一部长篇小说。
然而写小说这件事,即便外部条件都已经准备成熟了,真正去践行时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我驾驭情节的能力依然有限,塑造人物也不丰满,当然,这都是我当时写小说遇到障碍后,自以为的原因。
于是,在年中长篇小说创作到一半时,我又开始大量阅读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
与此同时,我那一段时间公号阅读量十分低迷,小说又陷入瓶颈,于是腆着脸问一位行业中的老师,可不可以为她的公号写文章,用她的号为自己引流。
我觉得公号阅读量高的话,可以接高单价的广告,自己可以少接一些约稿,从而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写小说。
老师很大度的同意了,而一贯十分擅长写影评的我,十分重视这件事,便郑重其事的又去阅读了几部教授写影评的书,毕竟在这之前,我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影评,都没有认真扎实的学习过,完全是依赖某种情感驱动。
但诡异的是,阅读了几部影评类的书籍后,我再看电影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影评了,当初一股脑凭着感觉进行的创作,突然死死卡住了。
而看完几十本小说技巧类书籍后,我完全不会写小说了。
360截图20220106204727590.jpg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好像你明明会走路,但你觉得自己姿势不好看,不够美观,不够吸引人,至少无法成为模特。
于是你去上各种教你如何走路的课程,学完一段时间后,你连迈出脚步都不敢了。
你内心生出了胆怯。
你知道好看的动作是怎样的,但你一时做不出来,你想先走几步再说,但你知道自己走得很丑。
如果明明知道自己走路很丑,还怎么好意思登堂入室,气定神闲的走路呢?
02
我那时想到了亚当和夏娃,没有吃树上的禁果之前,即便赤身裸体也浑然不觉。
但偷吃禁果之后,便生了羞耻之心,在上帝呼唤时也不敢出来。
亚当和夏娃因此被逐出了伊甸园。
而我呢,以后再也没有资格创作小说了吗?
我其实不太确定,但我知道一个说法,这世上有从未过河的人,过河到一半的人,以及过了河的人。
未曾过河的人,终身只在河的一边,体验简单安稳的快乐。
而有些人难免被大河另一面的景色所吸引,生出诸如:河的另一边是什么?有怎样的景象?看起来好美啊,我想去看看之类的想法。
有点类似于有些人永远不会去追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只安安稳稳的活在当下,挣钱养家,买房买车,干有趣的事情。
这种当下心态没什么不好。
但有些人生来就容易陷入追问,并在无法解答时,难免滋生很多痛苦。
因为正在涉河的人,是这三类人中最痛苦的人。
一方面他走到了河中间,隐隐好像看到另一面河岸,有着馥郁旖旎的植物,但河中间的不安,难受,惶恐,也时时折磨着他。
这时有些人退了回去,满足于河岸边的快乐,另一些人咬着牙渡过了河,他终于看到河岸另一边的风景了。
即便这风景平淡无奇,他短暂的一生也收获了双重体验,并克服了对河流的恐惧,学会了和孤独共处。
而我或许是那个正在过河的人,被一个大浪打懵了,不知道前路在哪,亦不想退回去。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对这种情况也有一个洞察: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
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
我相信我只是一时晕眩了,尤其是在阅读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我慢慢触及到文艺评论类的书籍,并由此追踪到我过去不会去啃的大部头。我意识到那不是单纯技巧的临摹,而是对文艺作品更深层的探寻和研究。
也是在这个不断递进阅读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我以为自己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源于技巧的缺乏,其实我多么浅薄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本身知识的匮乏,人生储备的不足。
换言之,我本身就是半瓶子水瞎晃荡。
过去浑然不觉,是因为我躲在阅读的舒适区里,我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简单的书,能看懂的书。
但在探寻的过程中,我发现文化是有壁垒的,智慧是有壁垒的,连同知识都是有壁垒的。
我过去所触及的那点皮毛,根本无法支撑我想涉及的表达,障碍自然一直存在。
归根结底就是:我肚子里没有东西。
回顾过去很多年的阅读,我更像是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储备了很多漂亮的贝壳,便以为这是大海的全部。
但以有限的贝壳,怎么能描摹出大海的全部形状呢,当我试着走出舒适区,慢慢向大海深处淌过去时,我承认,一时被大海的浩瀚吓住了,也深切的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最初的震惊无措过后,我萌生了想去大海深处看看的想法。
03
31岁,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尤其是知识的浅薄,是一件多么丧气的事情。
但于我也像吹起了号角,意味着人生还有很多征程要走。
也是这一年,我给自己2022年立下了新的flag:从头开始学习吧。
不仅是单纯的阅读和练习写作,还是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写作。因为在接触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受到所谓的文学是多么浩瀚,该包容的内容不仅是文史哲,更涉及许多类目。
而我以往的阅读是多么随性,又多么蜻蜓点水,一切脉络都没有形成,更别说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了。
于是2022年接着练习写作,以及打算考研考博,反而成为了这项系统学习计划的衍生品,以及未来长期追求的具象目标。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我过去以为网络时代,我可以接触一切学习教程,但其实真正遇到一些好书却看不懂时,才发现网上那些弥漫的课程和讲解,很多时候也是凑热闹。
真正的知识,于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还是有壁垒的。
而想到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有那么多真正渊博有见识的人,真正熠熠生辉,活跃在这个领域,且专研一生的人,我如何能让自己只是呆在角落里,忍受一生的无知和幼稚,浅薄和粗陋。
我虽然一时被光刺晃了眼,但短暂的适应之后,我还是渴望走到那光明深处。
在31岁这年,我面临两个选择,是买房安顿下来,还是接着追求梦想?
我思考很久,然后问自己:你是那种有房有车,就会觉得人生快乐的人吗?你是那种获得功名财富,便会觉得幸福知足的人吗?
你人生的终极远见是什么?毕生所求索的意义是什么?
那个时候我想到的是求知。
求知。
对于知识如饥似渴的信仰与追求,是我人生的全部意义,而写作亦是这种意义的表达。
我想靠近那些真正知识渊博的人,听他们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我渴望重新学习,重新深造。
在30岁之前,我总觉得想做的事情,可以等到退休了再去实现,但假如等不到那一天了呢?
最重要的是,假如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已经丧失了实现的欲望了,那我该怎么办?我的人生就变成空的了。
这部分空的部分,并不会因为我结婚生子,有房有车,有世俗一切的快乐,就能够填满。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缺憾会一直存在。
04
如果有所谓的女性觉醒,那么我确实在生下女儿之后,才真正有了某种觉醒。
在这之前,我人生的每一次决定,都更多的仰赖外力。
初中时就读的学校很垃圾,辍学率非常高,有一天我也不想上学了。对我很好的那位老师鼓励我,一定要去大学里看一看,于是我努力考上了县重点。
大学时看同学考研,我报考了武大新闻学专业,差了十几分。面临调剂时,当时的男友告诉我,我妈妈说如果你读研我不读研的话,我们不可能在一起。
我想了想,本来也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当然是和男友在一起更重要呀。
大学一毕业,父母催着结婚,觉得我一直不结婚以后很可能嫁不出,我想了想反正要结婚,早结晚结都一样,于是我大学一毕业就结婚。
后来和老公在上海工作两三年,过年回去公公说,你们一直没小孩,我出门见人都抬不起头。我想了想反正要生孩子,早生晚生都一样,于是回上海就开始备孕生子。
月子里婆媳矛盾,老公告诉我她父母因为我生的女孩不开心,我想到了小时候,我妈妈告诉我,因为我是女孩,所以出生后即便爷爷路过家门口,也从来不会进屋看看我,而弟弟出生后,爷爷每天都要进屋抱抱他。
在漫长的产后抑郁中,我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舍得我的女儿,经历和我一样的人生吗?
随波逐流,永远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绝无可能。
每一个哄睡她之后,还要拼命爬起来工作的夜晚,支撑我的唯一信念都是,我要我的女儿,尽可能活得幸福自由。
也许我的能力很微弱,但至少可以让重男轻女的悲剧,在我这里结束。
我只要一个孩子,我一直很努力工作,我没有物质上太高的追求,我眼前放弃买房子,我不背负任何债务,这让我可以稍微在艰苦的人生中,有那么一点追求梦想和知识的自由。
30岁以前,我更多想的是,理不理性,现不现实?
30岁以后,我更多想的是,真的想要吗?那就去追求吧!
如果我不懂爱自己,我的女儿就学不会爱自己。
如果我处处妥协,我女儿学会的第一节课就是低头和隐忍。
而我想告诉她的是,勇敢和无畏,随心和自由。
至少为了告诉她这点,妈妈会努力成为一个勇敢和无畏的人,随心和自由的人。
哪怕为此付出很多代价,我都能咬牙承受得起,因为这就是我选择的人生。
而假如穷尽一生,受制于智力和能力,始终无法靠近那些大神,始终无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始终无法顺遂的实现愿望,那该怎么办呢?
郁郁而终吗?
我想不至于吧
人总是会死的
我想死于追逐太阳的路上。
至少离阳光更近一点。
cd41e6728efe6aef0808e387f6d6b95d.jpg
2022年
希望经过努力考研上岸
希望每天的状态都很好
按时按量完成每月的供稿
尽量确保有稳固的收入来源
希望公号有更多的读者和广告
靠自媒体的收入实现喝咖啡自由
也希望每位读者的2022都美好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