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人。试问:“真善美”谁不爱?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更多的比例是要求别人真善美,而忽略自己是否真善美。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别人没有真善美,为什么我要真善美?
孔子给开过药方的:求仁得仁有何怨?
为何怨?
1.对方未变。
我们心里有真善美未必做得到,而且我们战斗力脆弱,就要求“公平”,口口声声要公平是弱者的表现。
我们为了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何必要看对方是否符合预期发生变化?难道我们是做给别人看的吗?
2.自己不接纳。
自己修行功力不足,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自己不一致的现象自己接受不了,自己只能接受和自己三观一致的情况。
这样的话如何成长和提升?远离尘世到世外桃源能有帮助吗?“事上不炼”功夫怎么提高变强大?
3.自己没有利益获得。
世上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我们很难隔离杜绝。假如我的真善美没有换来我想要的利益和目的,我就不高兴了,我就不跟你继续”玩“了。
同样的,我们的认知会限制想象,你如何知道你不会得到更好的?这次“吃亏”是不是换来更大的机会?人生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是眼前的利益吗?
如果还是想做好人,又不怨恨,那怎么做呢?或许有些方法可以试一下:
1.万法由静入。
头脑发热的人容易犯错,冷静的人容易成事。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静下来”。静下来的目的是把专注力由外转内,倾听和连接内心的力量。
2.从根本上做起。
“杀也是为了不杀”,所谓“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心中是否充满“爱”是分水岭,这不仅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更多的考量是“待人如己”,你如何对待别人,世界也会以同样的力度回到你身上。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每一天每一刻面对各种人事物,售货员、扫地阿姨、老板、同事、下属和父母、爱人、孩子....
每一口呼吸,每一句话,都可以练习“爱”。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相信“爱”,付出“爱”,成为“爱”。
理由是:我们可能就是“爱”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