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作者: 莫磨莫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22:58 被阅读0次

“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政治生态的反映,它是官僚士大夫和宦官矛盾尖锐化的体现。这里的“党”是指“朋党”,与现在政党的含义不同;“党锢”就是相关人士,如师吏门生、亲戚朋友一律不得重用。

东汉的历史是一部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历史。汉章帝以后,外戚开始掌权,他们“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所以扶持了一群娃娃皇帝。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称制,其兄窦宪当政,“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冲帝、质帝时期,外戚梁冀势力更大,皇帝的废立全取决于他。质帝骂他是“跋扈将军”,立即被毒死。

一些小皇帝长大后,手里并无实权,便倚重身边的宦官,以打击外戚势力。和帝、安帝、顺帝、桓帝都是如此。延熹二年,梁翼死后,桓帝把宦官叫到厕所里密谋,并利用宫中卫士翦除了梁氏外戚势力。从此,东汉开始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得到重用后,也和外戚一样,到处扶植势力,安插亲信,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集团。

东汉末年的一些豪强地主,属于官僚士大夫阶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资源。东汉自兴办太学以来,各地儒生多达七八万人。官吏和儒生经常聚在一起抨击朝政,通过上书向皇帝指出宦官专权的危害,并打击了一些宦官势力。其中官僚集团以李膺、陈蕃为首,太学生以郭泰为代表。

宦官为打击他们,公元166年,将李膺等人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情败露后,宦官于公元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后又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来,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豪强地主阶层和宦官矛盾激化的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其中体现出的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尤其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在历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相关文章

  •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政治生态的反映,它是官僚士大夫和宦官矛盾尖锐化的体现。这里的“党”是指“朋党”,与现在政党的...

  •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汝南督邮吴导忽然到了辖下的征羌县,到了驿馆之后却闭门不出,伏床大哭,弄得县衙上下官吏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 党锢之祸

    五个宦官掌权后,胡作非为。这个也能理解,毕竟太监也没啥追求,猛一下有这么大权利肯定会飘。他们把持朝政,卖官鬻...

  • 党锢之祸

    公元166年汉桓帝发动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代表着宦官势力和士大夫清流势力的大决裂。这次斗争最终以宦官的胜利告终,很多...

  • 汉朝宫女穿开裆裤的真相,只因有个荒唐皇帝

    汉灵帝(156-189)刘宏,东汉皇帝,公元168年即位。在其统治期间,党锢之祸兴起,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

  • 委曲求全的妙计

    东汉末年的陈寔(字仲举),以才名和德行为世人所推崇。汉桓帝的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之祸,二百多人被捕,人们唯恐避之...

  • 衣带诏丨党锢之祸(1)

    公元25年,刘秀称帝,结束了自新莽末年长达十九年的纷争,古老中华再归一统。东汉初年,一度出现“光武中兴”,又经明、...

  • 三国大事件

    184年黄巾起义,同年大赦天下,党锢之祸结束 189年灵帝病亡,同年董卓入京,废少立献 190年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 党争:徘徊在明朝君臣的幽灵

    【读《南明史》】 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衰亡就是从党争开始的,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唐末的“牛李党争”、宋朝的“元佑党争”...

  • 21/10汉‖东汉历史故事两则

    党锢之祸 东汉的皇帝,从汉明帝刘庄的孙子和帝刘肇起,都是幼年即位。小娃娃当皇帝,不会管理国事,只好由皇帝母亲皇太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党锢之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j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