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极管并联为例:一般情况下二极管额定电流小于你设计的电路电流的时候 需要买更高规格的二极管来替代,但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货,这时候有人就会想我手头的二极管虽然小,但是我两个并联不就实现“扩流”的效果了吗?这就是并联二极管的需求的由来。
现实是残酷的:不论你并联了多少个二极管,其实只有一只管子在工作,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理论上二极管性能是一样的,现实中每个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总会不同,即便差那么一点点,就会导致导通电压低的那个先导通。
关于正反馈:二极管导通后会有电流通过,那么就会发热,二极管的结温越高,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越低,所以另一只管子永远没有机会导通了。
均流原理:两支路均串联小值大功率电阻,当一个支路的二极管电流越来越大时,电阻上的分压也就越来越来大,导致二极管负极电压变高,相当于间接提高了二极管导通门槛电压,比如原来1V就能导通,因为负极增加了0.5V,现在就需要1.5V才能导通,当然此处电压只是比喻,不用当真。这样就给另一个支路提供了导通条件。两个支路来回导通,直到平衡,均流得以实现。
总结:二极管并联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负温度系数会导致正反馈,最终大部分电流跑到一只管子上去了,打破这个正反馈即可。
另外,封装在一起的两只二极管因为热耦合,电流集中情况好得多,但能好多少是个未知数,可以做实验检验。通常做法是降额使用,比如两只封装在一起的5A管子,并联以后通过7A大概没问题,9A就不太放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