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做老师四年以后我再次做回学生,那是2015年的12月。我又以置换培训的方式回到大学,我们14个人一个班,吃饭有食堂,休息有宾馆,晚上我们可以背着书包去图书馆上自习,课余可以打球,在附近公园跑步跳舞,为元旦联欢编排节目,那是多么快乐的一段时光。
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痛快,所以我格外珍惜那次培训,每天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老师留得各种任务,用三色笔记了厚厚的笔记(成为范本,同学们纷纷放弃做笔记,直接拿我的拍照)。
当然我们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比如朝霞老师。她上课总爱提问,我呢,有时候那股争强好胜的劲上来就非常高调的回答她各种问题,她当然很喜欢我了,而我喜欢她是因为有一天一个从山东来的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天“语文”的内涵,答案是“语之文”,我们在下面昏昏欲睡,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学问之美,使人一头雾水”。
提问环节,朝霞问一个听课的学员,老师讲得听懂了吗?这个学员比较照顾教授的面子,说听懂了,朝霞老师说,听懂什么了啊,稀里糊涂,听得头疼,我们在底下大呼过瘾,够直率!
今天上午,办公室的老师微信里说:“今天来给我们做继续教育培训的老师问你怎么没来培训,我说你去年培训过了”。
原来朝霞老师来乌海了!等我电动车倒公交,公交换步行终于到了五中时,已经下午三点五十了,走上三楼,听到了她熟悉的声音,语速飞快,铿锵有力。
我走进这个只有70平米的教室里,悄悄坐到最后一排的位子上,戴上我不轻易示人的眼镜,想把老师看得更清楚一点,她还是那样认真,旁征博引,像机关枪一样把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子弹向全场扫射。教室里那样热,人那样多(60多名)丝毫没有影响她的讲课激情。
她下午5:52的火车,一定要讲到5:10分,她生怕没把最新的东西介绍给培训的老师们,利用课间休息一口气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十几个公众号,几十篇优秀论文,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但是敷衍从来不是她的风格。
一见我还是那么犀利,萍萍,你怎么心这么宽啊,这么胖啦,然后我们相视哈哈大笑,一路送她到火车站,挥手告别,她带着我从遥远家乡得来的杏,一如四年前她送别我们时我们带着她自己写的书,份量不同,情谊恒久!
匆匆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