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凉的傍晚,我站在客栈的阳台向下望,只见客栈老板娘蹲在地上摘菜,一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位来串门的老妇人; 她儿子坐在另一把椅子上,她姑娘坐在地上吃那红得令人嘴馋的石榴。大门前又跑来几个邻居的娃娃,几个人有说有笑,这一片其乐融融,倒显得我孤单了起来。
转而我想到下午时候,老板娘出门办事,家里没人,上楼来跟我说她要出门下让我照看下客栈,要是有人来,帮忙招呼下,今天还有一间空房,价格就500尼币(30人民币)。我说没问题,后来无聊的时候大概算了下一天的营业额,不算我住的那间(我是月租),一共五间房,按一间30人民币,最多一天就150人民币,但按我这段时间观察,很多时候都是没有住满的。这个数字在脑海中出现的时候我也是倒抽一口气,而现在再看这一片欢乐,似乎这么些营业额真的不至于影响他们一家四口的生存。
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在尼泊尔还不算太差,因为他们拥有这土地所有权还有一栋三层的建筑。而在这片国土上还有很多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要说买地了。之前我一直以为尼泊尔是没有流浪汉的,或者说贫民窟之类的,他们最多就是住在边远的山村里,自给自足。但是上次去修行中心的路上看到好几个地方那种搭了简易棚子的房子,还是挺触目惊心的。从尼泊尔到印度,从印度到尼泊尔,很长一段时间只要看到我认为很艰难的人生,特别是在印度一群又一群的流浪汉,都会觉得很压抑。那时候会很极端得想:如果我就是出生在这里,更甚者而又刚好一出生就生活在大街上,从小一脸乌黑,一身破衣长大,我想我会死的。
但是有一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当撇到一个流浪汉一脸纯真的笑脸时,立刻闪瞎了我双眼。有一种感动流淌在心中,但凡你仔细看他们脸,发现在他们污黑的背后是一种平静,也许你要说漠然,但始终没有那种"愤怒"。这是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归属感,或者你们要说是向各自人生命运投降。当深入了解他们的宗教、多元文化后,我当然知道他们这些思维源自哪里,但我不会觉得说这有对或不对之分,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也许在那样的宗教环境下,他们似乎无从选择,安于现状,但是其实在漫长的人生中不管你选择与否,最终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你选择了你自己想要的人生还是你选择了被选择的人生。贫穷的享受着自己的贫穷,富贵的享受着自己的富贵,这样的没有冲突才是让人震撼的。
有一个朋友曾在我朋友圈这么评论:you gave up a luxury life and went to a hard life (你放弃一个原本可以舒适的生活,却去追逐一场艰难的人生)。这个评论是点评我有一次在印度火车车厢里拍的一张照片。初读这条评论时我有一瞬间地不是滋味,这两年确实做了许多以往三十年想想都会苦不堪言的事: 吃不到海鲜,连正常的烹饪的蔬菜都没有; 住过昏暗潮湿的小屋,睡过跳蚤床;爬过悬崖,走过满地找牙牛粪人屎的瓦拉纳西小巷;在印度独自深夜坐火车、赶夜班长途汽车;在泰国一路发烧感冒等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在受罪,但还是甘之如饴地享受着这一切。当然不是没有对此撒过气,我撒过但也仅那一次,就在第一次来尼泊尔不到十天,在蓝毗尼的第一个夜晚,因为炎热因为蚊子,我控制不住对同伴撒气,闹得一晚不得安宁。
而第二天我自知理亏,终于冷静下来不再闹。在回加德满都后的有一天我们在巷子里遇到一个躺在人家门口的女孩被一群围观的大人又是泼水又是脚踢,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这个国家的深深恶意。我们站在一边想要制止,但语言不通也搞不清楚状况,离开后过了一条街我们又看到那女孩,这次她坐在路边吃东西,旁边还坐了个小男孩。我暗叹生命之顽强。如果说我之前只是单纯得想玩景点的话,从这一刻起我想去感受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人生。
这一路看过太多穷人的安分守己,带着他们独有的怡然自得; 也看过富人的穷奢极华,以及部分的他们怀着满腔热忱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年前曾在一家印度孟买的高级俱乐部跟朋友用餐,遇到一位平时在那驻唱的女歌手,因为她认识老爷爷,所以过来打招呼,大家坐下来聊天。如果大家还停留在印度女性生活在底层的观念话,那现在就稍微转变下。她现在正在成立个组织,同时靠自己的影响力来向社会各界呼吁改善印度农民的现状(农作物的价格在提高,而农民的收入却被中间商压迫)。我就觉得她特了不起,她原本可以富贵安逸一生,但她想为那些比她弱势的群体做点事,就勇敢站了出来。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她一句话: 这一辈子钱对我来说已经够了,来这里唱歌也只是喜欢而已,而做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有责任。我还有一个80后的印度朋友也是,他一直致力于绿色环保的工作。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只有吃饱喝饱后才会引发出其他社会责任。但我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还得看三观取向。
因为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而我们大天朝几乎是全世界暴乱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我对那些动乱的国家并不畏惧前往,还有着莫名好奇,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或者说我觉得自己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并不觉得有多害怕,当然也可能就只是没事到临头撒欢得吹牛,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就在前几天印控克什米尔战乱,起因无外乎两:一领土归属,二宗教冲突。我跟我的巴基斯坦好友(他家不是克什米尔)说:你们老打来打去,离开那里不就好了。他生气了:为什么要离开,那里是我们的家园。还说:生命不重要,有家园才有生命。我也生气了:命都没了,要那块地还有什么用。他更生气: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要捍卫我们的家园而战,而不是逃跑;难道你们中国人一打仗就都跑么。本来还高涨的情绪,在看到最后一句话就泄气了,有时候可能也并不会当局者迷,而是局外的你无法感同身受。这时候真要感谢能够出生在大天朝,几乎没有战乱,但可能因此也缺少了那种热血,我且不评论这样的战斗精神对还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感,当它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反抗。而我的逃跑论仅是在生存基础上,很直接很自然就想到了,根本没有考虑到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事后我想我俩的友谊不会因这段对话说翻就翻了吧。
我再说一个两天前一个约旦人自述的故事:
我是个建筑师,曾在一家很有名的公司上班,有一个漂亮的未婚妻。但我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每个月的工资也算高,但还得靠我爸打钱给我,因为经常头几天过得像皇帝,后面就差流浪街头了。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但是结婚前一晚,我跟朋友开单身派对,磕了药晚上回来路上跟警察打了起来,以致人生第一次在警局里蹲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跟谁也没打招呼就跑了,后面婚礼自然没举行成。一连几个月跟家里断绝了联系,也没去公司上班,突然有一天我看到公司邮件有个旅游活动,我想着不用花钱可以住五星级酒店,玩沙滩看美女的就自动现身了。但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下楼被得知赶来的未婚妻和她妈逮了个正着,一言不合又跑了,跑过了很多国家,跟家里一直没有联系。本想找工作赚钱,但这才是噩运开始,且不说工作找得不易,还找到了没多久就被开除,这回我刚被开除这就跑来了尼泊尔,按我朋友说我这是被下了咒语了。(据说在古老的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是有这种咒语说法的)
我们听完他的故事都觉得像看了部电影那么精彩,他说他现在想在尼泊尔定下来,准备施展他的才华建一个有创意的建筑,然后过段时间他一个英国籍的多国混血小女朋友要过来追随他。我们一个个听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澳大利亚姐姐离开这里后还发信息给我让我下次见到那个约旦人帮她说:太荣幸遇到他了。
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犹如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多元,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选择,但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最多只是走了几条弯路而已,但多走几条弯路不见得会是坏事,它会让你遇到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风景。愿你正走在自己那条路上。
Choose what you want,give up what you don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