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中四君子·菊花开处,罗宅含香(1)

花中四君子·菊花开处,罗宅含香(1)

作者: 莫摘花的诗词情怀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09:27 被阅读0次

秋菊有佳色,见之忘俗。有了菊花,秋天便是最好的时节。

菊花

菊花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一身傲骨。古人赋予菊花高尚、坚强的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菊花一直被诗人偏爱,最偏爱他的大文豪是东晋的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还被津津乐道。据《晋书》记载,公元405年,陶渊明受命担任彭泽县令,这个地方现在属于江西九江,就是有庐山的那个地方。冬天,郡太守派出督邮巡视彭泽(一看到“督邮”二字就出戏到《三国演义》里去)。督邮到彭泽找个好地方住下, 然后差县里负责接待跑腿的人去唤陶渊明来见。 

陶渊明平时就很厌烦这种官场应酬,不想见但又不能不见,只得勉强起身去见。这时,身边的办事人员提醒他说:“老爷,见上司得穿官服,整肃衣带,恭敬严肃求见,否则有失体统,给上级留下不好的印象。” 

陶渊明一听,索性转身回县衙 ,说出了那句流传至今的硬气话: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手取出官印,封好,附一封辞职信——就是后来有名的《归去来兮》, 交给办事人员,然后甩手离开,县令只干了八十天。

我们可能以为五斗米很少,陶渊明可以随随便便的不要。其实不是的。那时候县令一个月的俸禄,也不少了。

据说西汉时官吏的俸禄是年薪制,而且全部发粮食。每年领取的粮食按重量来算,于是我们就看到各种名目,比如一万石、二千石、六百石,我们看《三国演义》时,知道刘备打败过黄巾军之后担任过县尉县尉(就类似一个县的公安局长),这一级小官的年薪就是一百石。

到了东汉,俸禄的发放形式有了改变,一部分发粮食,一部分发银子,这样买东西就方便多了,不用卖粮换银。

到了东晋,一般是发一半粮食一半银子。当时县令的薪水是每年400斛粮食,一斛就是10斗。如果按月发,就是每月发15斛粮食,剩下发银钱。刚才我们说了1斛等于10斗,15斛就是150斗,一个月按30天算,一天就是5斗嘛。

斗这种器具我见过的,我在北方农村长大,家里是种小麦的。小麦成熟后,收割,去皮,然后装袋子,就是一斗一斗去装的。5斗差不多能装1长袋子。如果按斤来算,当时1斗10升,1升有4斤,一斗有40斤,5斗就是200斤。

陶渊明每天的俸禄能得到200斤米,还有一半俸禄是银子呢,虽然他官不大,但怎么样都算高收入人群了,而且他家庭条件不太好,按理说,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做官的机会。可是,他就是这么有个性,说不干就不干!他这一不干,可能生活会更苦,却为我们古代中国文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渊明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仅表现在诗歌上,更重要的是生活态度。比如唐朝很多诗人仕途也都不顺利,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想,不如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所以他们都把陶渊明当成偶像。

陶渊明最喜欢的花是菊花,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春,显示出一种坚强独立的精神。而且他还很爱喝酒,他的诗几乎“篇篇有酒”。就算不写酒,他也把标题写成《饮酒》,他以“饮酒”为题写了20首诗,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其中的第五首。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的题目是“饮酒”,但是诗中所写的并不一定是喝酒的事情,而是他在饮酒的时候,心里的一些想法,一些情感。陶渊明生在东晋那样一个危乱的时代,他的内心有很多悲哀和感慨,没办法直白的说出来,就写下了很多饮酒的诗。

在诗中,他说居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陶渊明在辞官回到农村之后,在一个山下隐居,有一天信步走到东篱山下,随手摘下一朵菊花,悠然间抬头,就就看了远处的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很好,雾气在山峰间缭绕,成群的飞鸟在上空盘旋。是多么的自在、又慢悠悠的生活。

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陶渊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也许,在城市呆久了,每个人都希望能有这样一个与世界相对、与自己相安的澄明时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中四君子·菊花开处,罗宅含香(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o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