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有一个案例,里面有一位管理者十分肯定地说他的时间大致分成三个部分:1/3 用于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业务;1/3 用于接待重要客户;1/3 用于参加社会活动。
这是他的大脑记忆告诉他的,当他实际记录 6 周之后,对比发现,上述那些,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实际记录的时间其实都花在调度工作上了,比如打电话催工厂货物,催订单。但这些对于他一个董事长来说,不需要去干预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做了。
所以,关于时间的使用情况,记录比记忆可靠多了。
那为什么要去记录时间?
对于越厉害的人,他们要做很多事,时间对他们来说,很稀缺,但也许你会说,你不需要做那么多事,时间不紧张,干嘛还要记录?
在越不厉害的时候,越要记录。因为你没有其他资源了,就只有时间,所以时间资源对你来说更加重要,需要好好利用。
要让自己的时间更加有效,那首先你就需要清楚,实际上你的时间是怎么耗用的。
关于时间的使用情况记录,主要记录的要素是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分别花了多长时间?
你可以用一些工具软件来辅助,可以手写本,也可以用 APP,比如「块时间」、「时间日志」、「爱时间」等有很多,可以选择合适你自己的那一款。
需要注意的是,记录,不是为了把时间都填满,允许有空白时间,记录仅仅只是记录。
空白时间,也就是没有衔接上的、没有目的的、被不知不觉间消耗掉的,就是空白时间。
当然你也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记录,一些时间太短的那可以不用记录,我们记录这些,主要是清楚我们自己一天之中都做了什么,用了多久时间,有一定的掌控感。
当然,也不能光有记录,除了记录,更重要的是复盘。不过,前期可以先只是记录,养成这样的习惯,再慢慢优化。
关于时间复盘,主要是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都有哪些产出?分别都花了多少时间?做的怎么样?时间整体性如何?效率如何?时间花费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你有做计划的话,还可以对比实际完成的和计划的,看看完成度多少?今天做对了什么,让你完成了目标或者离目标越来越近?
因为有记录,也有助于你回顾,对于一些事,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你会怎么做?也相当于是给下次做一个预防,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或者下次应付相同的事能处理地更好。
通过记录时间,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把多出来的可运用的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
或者通过记录时间,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更容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把时间效能发挥最大化。
一步步靠近有成效,是从记录时间开始。
记录,同时在积累的,是你的时间资产,创建的是,你自己的时间银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