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的他,情绪低落,有些悲伤,几次想落泪。他说觉得自己特别可怜。
“可怜”?
“是的,可怜。我觉得自己很可怜,妈妈也很可怜”。
“恩,你想到什么”?
“我有一次低血压晕倒,妈妈跑过来,抱着我哭,很难过。那个时候我觉得妈妈很辛苦,很可怜。我也很可怜”。
“恩”。
“我小时候,受欺负的时候,妈妈看到我难过,会哭,她也很难过。也有的时候,我去找姐姐,姐姐有时也会抱着我哭”。
。。。。。。。
或许上面这些话你很难相信是出自一位近40岁男人的口。我也有些诧异,甚至有些别扭。因为看似“成熟”的外表和说话的感觉怎么也匹配不起来。但听了他描述的一些过往经历,我有些理解了他的可怜从何而来。成长过程中很多重要的时刻就这样被阻碍了。
试想一下,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他遇到挫折或者被欺负的时候。那个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他可能需要一些支持,陪伴。还有在他做的好的地方给他一些确认。在他难过的时候,妈妈可以像个容器一样来容纳他的焦虑,难过。陪伴他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同时帮助他接受并面对这个情绪。(当然最好有爸爸的参与)
然而这个妈妈会跟着孩子难过,甚至比孩子更加难过。孩子没哭呢,妈妈哭了。当然我们不认为妈妈是位坏妈妈,我想妈妈确实是有自己的困难。但是孩子在这种情形下会是什么体验呢?他或许会有些自责,是我不够好,我惹妈妈伤心了。孩子本来是无力的,此刻会更加无力,并且还因此增加了额外的情绪和心理负担。同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弱小的,我很可怜,我需要被呵护,被照顾,外面很危险,我离开妈妈还不行。
所以我有些理解了为什么已经结婚生子的他还是离不开父母。自我独立还有力量的那一面就这样被抑制了。我想在这段母子关系里,其实是有妈妈的需要的。如果孩子长大了,变得更强大了,就意味着再也不需要她了,这或许是妈妈不能接受的,会引发妈妈失去孩子的恐慌感。妈妈无意识中是想要和孩子在一起的。以至于很难看到孩子呈现自己,独立的闪光的那些部分。也很少在这些部分给予孩子肯定。更多是在孩子向自己求助时抱头痛哭,妈妈把自己的一些无力还有焦虑感传递给了孩子。
显然,妈妈有自己的功课要做。但更重要的是,已经成年的“孩子”需要再次面对当初那个无助的小孩。看到并感受到妈妈带给自己的感觉。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看到自己同妈妈相处的模式。从而理解这一切的由来。然后看清自己的需要,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加真实的也更加自我的关系模式。这不太容易,可能会触碰到内在深处同妈妈分离的孤独和愧疚感。但是,生命毕竟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以自己存在的方式活着,为自己活着,才能感受到活着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