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和他爹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9:59 被阅读5次

                落地生根

    《丁乙和他爹》【上】(共上中下)

          丁乙其实不姓丁,也不叫丁乙,他爹姓爨,名字叫爨生存,他爹爨生存给他安的名字叫爨顺发。“爨”,音Cuan,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同居各爨,也是“灶”的意思。“爨”姓是我国诸家姓氏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姓氏,共31画。它的根源是中国西北的羌人和汉人的结合。很早以前北京西山深处有个小村子原名“爨底下”,据说村人姓韩,因生活都比较贫困,“韩----寒”谐音,便改为“爨”,是象征着这个字能驱寒,从而远离贫困。不过,这个氏族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却是重视教育的家族,但凭用这个字,没有一定的学问,连认都不认识,是不会想到让它作为家族的姓氏了。但似乎爨姓和西南的滇文化也有渊源。应该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姓,长期和汉族的融合变成了汉族的一个比较少见的奇怪姓氏。因为笔画的繁复,所以“爨”姓的人过去曾经自己写作“串”、“寸”、“炊”等。

            至于爨生存后来为什么又给他儿子爨顺发改名叫丁乙,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

              爨生存十八岁时就离开在滇北昭通的小山村,到天府之国四川成都谋生来了。其实爨生存最初到成都来的根本目的,就是活下去,拿他爹的话说:“不说你去娶个婆娘回来吗,就是到外面去饿死了嘛,也有可能先胀一顿饱饭嘛……”

            应该说,天府之国给爨生存的一切,是爨生存从始至终都没有及时弄明白的,但他深深地爱这片没有给他生命但养活了他给了他所有希望的土地。

            爨生存跟随乡友一到成都,就到成都北门城郊结合部八里桥修学校。这八里桥原是几百户人家聚居的村落,在改革开放伊始,无数外地人就迅速流动到这里,把这个时年还很破败的农村当作进城的根据地,栖居在这里,外来流动人口有很大一部分人白天进城讨生活,夜晚回到八里桥住宿。慢慢地,安营扎寨操着五湖四海口音的人多了,他们把自己的子女也从老家接过来上学读书,原来只有几间破烂瓦房的八里桥小学立马就显得局促起来。后来,当地“有识之士”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采取公办民助的方式扩建学校,至于“民助”要承担的建校资金,则在学校修好之后大肆招收外地生源,要每个外地户口的学生每期都缴纳一笔不菲的“建校费”换取入学的“资格”,这样当地的民众既不用承担建校费用,自家的孩子上学还可以只交少量的书本费,而且学校的校长、老师还可以视外地生源人数的多少,分发数目不等的“福利”。

            但是,这一举多得的“好事”,是要在学校建设完成、招收了外地生源收取到学生“建校费”之后才能“功德圆满”的。但知识分子动起脑筋来,至少在我们这一角落的地球上还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

            学校开建之初,政府那部分拨款下来之后,就被校长紧紧地攥在手里。 要说这校长,也恁是精明。校长姓叶,三十多岁,戴眼镜,从眼镜片玻璃厚度看也看不出是不是近视。校长好像整天都在抽烟,这烟不是在校长的嘴巴上一明一暗,就是在校长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以致校长的食指和中指都是焦黄焦黄的。待到能赊的材料、能找来的工人都进场施工之后,有些实在不得不开支的钱,比如上级部门领导来视察的招待费、部分确实赊不来的材料费,才能从校长那儿扣牙缝一样扣出来。

              一年之后,八里桥小学终于建成了!也许是刚开始建设的新学校,也许是宣传力度还不够,盛大辉煌的新校开学典礼之后,第一期招收的外地学生的建校费只勉强能够支付赊欠的材料费,工人的工资没了着落。

              二十多年前比不得今天,工人干活拿不到工钱可以去找政府、找劳动监察部门讨说法,爨生存和他的老乡们在辛苦一年后,只领得一张盖了学校财务室红章的纸条。

            爨生存手心里紧攥着的这张纸条当不得饭吃,也换不了回家的车票,就是回去,也只可能在滇北那个山村饿死,爨生存只好无可奈何地逗留在八里桥小学。

            叶校长确实是精明人,看学校新建的校舍因为新生少,空了几间教室,便把底层的教室从中间隔开,靠路边的半爿出租出去,让人做餐饮卖文具。学校旁边的铺子因为毕竟有学生流动,很快就租出去了,但苦了最后滞留在八里桥小学的爨生存。等到被叶校长无情地撵出学校后,举目无亲的爨生存在蓉北城郊结合部真的就饥寒交迫了!

            无可奈何的爨生存饿得头昏眼花之际,便日日去找叶校长要工钱,去学校的时间多了,慢慢地就被租用学校铺面的一家卖包子馒头稀饭面条的小吃店吸引住了:这间小吃店的两口子再加上一个脚有点跛但人长得丰满白晰、和爨生存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在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忙得脚不沾地,整排铺子他们家生意最好!机灵敏捷的爨生存那时也还算长得不丑,虽然衣裳破旧,但因为经常洗涤还不是很脏。可能是饥饿的肚子被冒着热气的蒸笼里的包子馒头吸引,也可能是青春的身体爆发出来的荷尔蒙被小吃店的跛脚女孩纠缠,爨生存居然常常在小吃店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及时插进手去,慢慢从帮忙端递沉重烫手的蒸笼到收捡碗筷擦桌扫地,从不请自到的磨磨蹭蹭到日日皆去的积极主动。小吃店的老板两口子也从最初的递一两个馒头包子到对爨生存嘘寒问暖,渐渐地彼此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细:一个是走投无路的远方浪子,一家是只有一个身带残疾的待嫁闺女,于是,小吃店的老板收留了爨生存。

          在严密地考察了爨生存的方方面面,再经过跛脚女儿的认真考虑后,小吃店的老板教会了爨生存所有“手艺”,在爨生存二十一岁时,小吃店的老板两口子正式把比爨生存入赘进门,爨生存“嫁给”了小自己一岁的跛脚女孩。

            至此,爨生存才在四川成都北门正式“生存”下来了!

           

      (未完待续)

    上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乙和他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wi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