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刺杀小说的电影

刺杀小说的电影

作者: 石不时放松一下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18:02 被阅读0次

    把一部好小说拍成好电影很难。

    因为需要在不违背读者原有想象的基础上,把意象的文字变成具像的画面,这很难。另外文字凝练了很多信息,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很难通过两个小时的电影展现出其全部内容。还有很多情况是导演想要带给观众新鲜感,在没有透彻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反而损伤了原有故事的结构。

    还好,《刺杀小说家》是部短篇,还好,路阳是位很较真的导演。

    因为是短篇,就给了导演很多发挥的空间,让其可以在原著的基础上丰富情节和人物。因为路阳很较真,所以他用了五年的时间打磨这部电影。这让我想起了卡梅隆,想起了卡梅隆用十年时间改编的《铳梦》。

    但《铳梦》是漫画,本身就是具象的,卡梅隆更多地是将其提纯和精炼。而《刺杀小说家》是短篇小说,改编的重点在于扩充。而且拍出的电影必须要政治正确。

    这个要求毁了好多好电影,比如《我不是药神》,《误杀》,《少年的你》......这里面《误杀》算是影响最小的,因为导演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泰国,规避了许多风险,而且《误杀》是被日本和韩国拍过两遍的故事,所以难度比那两部要小。

    在《刺杀小说家》原著里的赤发鬼是个抽象的“老板”,但在电影里被设定为移动互联网巨头,他是通过窃取个人信息操纵主人公,这让原著中的意象落了地。而且现实世界中的这个老板霸占了小说家父亲的成果,这让刺杀的理由更充分了。

    另外电影以主人公寻找女儿开始,而不是沿用小说中的“我”与“律师”的会面开始,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并被吸引。避免了将其拍成文艺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命运。

    不过改编的电影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把“律师”的角色换成孤儿“屠灵”。

    首先这个屠灵反正没有很好的表演出来。电影中设定她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原来认为主人公关宁弄丢女儿而憎恶他。这点不成立。因为屠灵知道关宁已经找了女儿六年,而且为了找到女儿才答应为其杀人。那她怎么可能还认为关宁不在乎女儿而恨他呢?

    或许导演是为了她将来的反转而进行的铺垫,但这个反正却引出了更多的不合逻辑。

    屠灵反正后就必须有新的反派打手出场,电影中是安排了三个特异功能人士除掉小说家和关宁。这几个有特异功能的人的出现很突然,而且让人不得不猜想他们的来历,为什么老板不早些派他们当打手,反而先派屠灵这个公司的CIO出面?这样的情节偏离了故事的主线,而且全无必要。

    原著中的无良律师的设定本来就已经够用了,只需要像对“老板”和“关宁”一样丰富这个角色,就可以扩充情节,还能让故事的主线更加深刻。

    另外一个重要瑕疵是结尾。

    电影的结尾中,小说家被刺伤无法写作,关宁替他写完结尾,并在和老板对峙中阐明了老板为何要杀小说家,为何一定要让关宁动手的原因。这其中有很大的漏洞。

    这个故事中的最重要设定就是小说家可以通过写小说影响现实世界。在电影中将其解释为天理和报应,这没有问题。但为何是这个小说家,为何是这部小说,任何人写任何小说都能影响现实世界吗?

    关宁用小说家的电脑写小说就能影响现实世界,那如果老板拿那部电脑写呢?难道就可以让赤发鬼赢吗?

    在这个故事中必须由小说家来写才能改变现实,关宁能给予的只是灵感,不然大家抢电脑就行了,根本用不着杀人。

    结尾中老板孤身出现在医院也不合理,完全就是老套的“坏人话多作死”的情节,应该改成推理小说似的结尾,用尾声讲原委将讲明。

    比如可以这样。

    在医院里,小说家受伤后心灰意冷----(这次刺杀导致了他的母亲身亡),而关宁在屠灵的帮助下终于理清了事情的原委,把真相告诉了小说家。重要的是关宁明白了自己就是红衣人,知道了小橘子歌声可以召唤到红衣人。于是小说家写出了红衣人大战赤发鬼的情节,大家合力除掉了赤发鬼。而在现实世界中,关宁也想到了自己的手机中保留了“老板”窃取他信息的秘密(赤发鬼头上的那把剑就像手机里植入的程序后门),用这个作为证据交给警方,现实世界中的赤发鬼终于落网。

    虽然这部电影有这样的瑕疵,但就像前文所述,已属难得,特别是动作场面带来的体验是在小说中无法拥有的。这让我觉得它本身像是一次影像对文字的行刺,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一种丰富或者说某种超越小说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杀小说的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yy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