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作品>
跟叶嘉莹先生读《人间词话》

跟叶嘉莹先生读《人间词话》

作者: 清平巷1号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23:51 被阅读86次

         

    跟叶嘉莹先生读《人间词话》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摘自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说到王国维,这位前清的秀才,他正好是那个时代不新不古的典型人物。他的《人间词话》最有名的一个概念,叫“境界”。到底什么叫境界?王国维整本书,几乎就在谈境界,但是奇怪的是,他明明可以,但却没有为境界下一个严谨的定义。

          简单地讲境界是什么?“境界”在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外来语,它是印度传过来的。这又牵涉到另一个我们中文都很熟悉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佛教概念,就是“六根”。六根,它观照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它的这个观念是个佛教观念,跟我们一般现在想法很不一样。我们一般人觉得说,外在世界好像是客观的,但是佛教的理论却认为是什么呢?我们是六根的六种功能,碰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之内,这个东西叫什么?就叫境界。

        目前我们看到中国第一本最早的词的合集,叫做《花间集》,收的词是晚唐五代的词。“词”用今天的说法讲,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花间集》就是在歌厅、舞厅、青楼里面唱的词集合起来叫“花间词”。尽管到了王国维那个年代,清末民初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很尊重词家了,可是呢,没有像他这么捧“词”的,他说“词”怎么好呢,说“词”有境界,有境界就好,好起来的地步是好到连诗都比不上,为什么呢?因为有些话诗说不了,词说得了,“词”的境界是好在它真。到底“真”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首好词,一个好的作家,好的文学家,所谓的有境界,就是他必须要有真感情,把真我投射到他所要写的这个外在景物,或者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或者是一个情感上的一种感触,都要把它带进去了,这个叫做有境界。

          那什么又是“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呢?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有我之境”,就是把花给拟人化了,以为它会跟你对答,是你的主观感情太过激烈,激烈到了你把这个情感投射到外在世界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我”不是情感激动型地投入进去,“我”既在里头,又仿佛抽身而出,既在其中,又在其外,这种状况有点隔了,隔开来一段,有距离地、安静地观看万物,这个叫做“静观万物皆自得”,这就叫做“无我之境”了。

          “此恨绵绵无绝期”。词,当初就是这种不入大雅之堂的文学体裁,所以叫“小词”,可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却要说词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词原来有一种美学属性,那种美学属性很常见于我们的东方艺术。你从我们的昆曲、京剧、越剧,一直到日本的歌舞伎、能剧都很常见反串,梅兰芳、坂东玉三郎都是反串。明明是个大男人,居然能够比女性还婀娜,这样的感情有境界吗?王国维认为有境界,而且是大境界。

          当代的诗词学大家叶嘉莹认为,词这个东西传统上,是男性词人借着女性的身份口吻去说话,它隔了一重,间接一重,却又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种区隔是词体必需的,就像王国维先生自己说的,词要眇宜修,总是有点悠长,有点曲折。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百年了,离我们并不遥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叶嘉莹先生读《人间词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zjeqtx.html